《身體記憶,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閱讀心得:除了大腦,你的身體也是學習利器!

Photo by Ross Sneddon
Photo by Ross Sneddon

你有過這種神奇的經驗嗎?當你一時回想不起社交帳號的登入密碼時,只要放空腦袋,嘗試讓手指自行按鍵盤,最後卻能神奇地敲出密碼?

我遇過不少類似的情況,每次碰到這些情景,都讓我對身體擁有記憶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。但你知道嗎?原來我們的身體,不只能幫助我們想起密碼,同時它也能促進我們的學習效益。

身體,是我們建立智慧的一部分

今天要來讀的書是《身體記憶,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,作者是身為人類學者的賽門.羅伯斯(Simon Roberts),他擅長的學科是鮮為人知的「工商人類學」(Business Anthropology)。

羅伯斯負責的工作範疇,是將人類學的專業知識,轉化與應用到工商管理的領域。例如,他指導企業和公司行號管理組織文化、了解消費者行為,以及打造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等。

不過,羅伯斯在自己的工作中,發現了一個對他而言很嚴重的課題,但這個課題無關商業,而是有關個人學習。

他發現,許多人都不大重視身體的學習能力,而是強調大腦才是人獲得知識的重要部位。例如,許多專業人士都認為大腦才是負責學習的器官,身體只是負責執行大腦指令的媒介。這種錯誤的認知也間接影響人類的下一代,亦即大部分現代小孩,都只是待在課堂或補習班上課,卻很少有機會動身實踐課堂知識。

作者正是希望透過這本書,糾正上述的糟糕現況,讓讀者知道身體也是人類建立智慧的一部分。因為作者認為,透過大腦學習,人只能掌握抽象的理論,唯有人親身實踐理論,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。

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,因為在我身邊就有一個絕佳的例子,證明身體與大腦共同協作,人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。

一件事只要做得越多,就會越熟練,身體會越熟悉使用的工具或身處的環境,一層又一層的經驗會沉積在體內。——《身體記憶,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

✏️延伸閱讀:自卑或自信?小心!姿勢出賣了你!《姿勢決定你是誰》閱讀心得

身體參與學習,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

這個例子是關於我女友的。她是一名音樂教師,練習鋼琴與小提琴至今已有二十餘年,演奏兩種樂器的水平都達到了倫敦聖三一學院(Trinity College London)的初級文憑(Associateship, ATCL)。

我很佩服女友,因為她熱愛音樂的態度,從小到大都沒動搖過。而且她本身也有自成一格的音樂哲學。我們偶爾會交流音樂心得,探討關於學習音樂的經驗。有一次我就向她請教一個問題:一個人是否頭腦聰明,就代表他能快速專精一種樂器?

女友給我的答覆大概是這樣的:未必,因為頭腦聰明,頂多代表一個人能快速了解基本樂理。但要專精一項樂器,人就得投入大量時間訓練,耐心練習不熟悉的樂曲,最終才能完善自己的演奏能力。

事實上,女友的答覆正好印證書中提到的「體現認知」(embodied cognition)理論。

體現認知是一種心理學理論,該理論提及:要型塑一個人的認知與智慧,必須結合大腦對知識的解讀,以及身體對知識的演練。就以掌握彈奏鋼琴的能力而言,學習者不能單靠大腦學習樂理,也得動用身體練習琴藝,才能有朝一日專精彈奏鋼琴的能力。

簡單而言,學習除了要用腦思考知識,也得用身體實踐知識,如此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效益。

透過身體的感官,我們可以感知並理解周遭的世界,讓我們更理解其他人的世界。——《身體記憶,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

✏️延伸閱讀:你以為學到東西,其實學得空虛《學得更好》閱讀心得

三個行動準則,讓身體提升你的學習效益

作者在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如何透過運用身體,提升學習效益的準則。以下我為你整理出其中的三個準則。

準則一:親身學習,勝於他人指導

書中有句話說:「身為新手,從錯誤中學到的比指導更多。」這句話的含義是,若你想掌握一門新的知識,親自動手嘗試、犯錯,並且自己歸納學習經驗,學習效果反而更好。

如同人一開始學習騎自行車,很多時候旁人的指導無法讓我們快速學會這項技能。反而,我們得親自騎上自行車,反復經過摔倒與擦傷的過程,最終才能摸索出騎自行車的平衡感。

簡單說,當你還是初學者時,就要勇敢投身嘗試,從犯錯中汲取學習經驗,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效益。

準則二:花時間與心力練習,技能是練習而來的

特別強調,我並不否認找專人指導的價值,相反的,我很認同專人指導對學習效益的助益。但此書希望你體認到,若要專精一項技能,人就得先自行摸索、犯錯,之後才找專人指點,更能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益。

然而,除了找專人指點以外,專精一項能力也非常仰賴人投身大量練習。

以我習得箭術的經驗而言,光是請前輩提點,不足以提升我的射箭能力。因為要提高正中靶心的準確度,我還必須大量練習拉弓的姿勢、培養依據風速調整瞄準位置的敏銳度,以及培養自身的身體耐力。這些從練習中才能得到的知識,便是書中提到的「習得性知識」(acquired knowledge)。而這些知識,都得經過人大量練習才能獲得。

✏️延伸閱讀:除了大量練習,人要專精一項能力也得「刻意練習」《刻意練習》閱讀心得

準則三:腦袋學習後,輪到身體執行行動計劃

先聲明,第三個準則是我讀完此書後,個人總結出的心得。

我讀這本書時,突然想起作家艾爾文的這篇文章。文中提到,若人想提升自己的閱讀效果,一個簡單但強大的做法是,讀完一本書後,立即寫下看完書後該去做的事。

我認為這個方法也適用於學習任何一種知識。比如,當你上完一套線上課程,就立即寫下行動計劃,實踐在課程中學到的理論;再如,當你在網絡上讀到有用的文章,不妨寫下行動計劃,將文章中有用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上。

簡單說,每當你學到一個概念或知識,就立即寫下行動計劃,並且實踐知識。如此,就能同時運用大腦和身體學習,最大化你的學習效益。

我們應該更注重身體在學習和理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。這代表我們應該「捲起袖子」,親身參與,更實際的「做中學」,而不是從理性抽離。——《身體記憶,比大腦學習更可靠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將知識輸入進大腦,只能改變內心世界;將知識運用出來,才能改變外在世界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閱讀心得

結語:捲起袖子,然後做中學

我記得自己學習代數(Algebra)時,有一種解題的方法叫「試錯」(trial and error)。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方法時,就對它印象深刻。

原因在於,我認為學習任何知識,試錯始終是一個很好的做法。因為透過親身犯錯,人才能知道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。

如同頂尖投資家霍華.馬克斯(Howard S. Marks)在《投資最重要的事》這本書說過:「當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,就會得到經驗。」同理,在試錯的過程中,我們雖然會失敗,但卻能獲得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的經驗。

都是這樣的,不論學習什麼知識或技能,只要人願意嘗試、犯錯,並且有耐心的學習,自己終將能掌握這些技能。所以,請不要害怕投身學習,因為做中學,始終都是提升學習效益、掌握任何技能的必經之路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