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停止「想太多」的習慣,讓自己好好經營生活?4個策略,助你擺脫過度思考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閱讀心得

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
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

在一般人的認知中,蜜蜂是很可愛的,我原本也這樣認為。但那天下午後,當一群蜜蜂聚集在一起時,反而讓我感到焦慮與恐懼。

那天,我一如日常走進洗手間,正準備刷牙時,聽見頭頂上有嗡嗡作響的聲音。抬頭一看,赫然發現一群蜜蜂正聚集在一起,一團一團巴在螢光燈上。那一幕讓有密集恐懼症的我感到很不舒服,當下只想趕快逃離洗手間。

然而,即便已經衝出洗手間,但我依然沒有擺脫恐懼感。我腦中不斷出現那群蜜蜂的畫面,它們的聲音仿佛還在我耳邊徘徊著。我整個人感到焦慮不安,幾乎無法思考任何事。

我很想擺脫這股焦慮感,但它就是一直糾纏著我。

想太多不只是種麻煩,如果我們花時間過度思考,就表示沒有把時間投注在重要的事情上。——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

學習停止過度思考的策略,保留經營生活的能量

你或許沒經歷過上述的情況,但我想你一定經歷過性質相似的事情:因為一件意外事件,引起你的焦慮情緒,進而使你過度思考,無法好好經營當天的生活。

尤其,當這件事是你無法立即解決的,更會加重你心中的焦慮感,使你掉入過度思考的迴圈裡。

今天要來讀的書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,就是一本能幫助我們擺脫過度思考迴圈,讓自己即使碰到突發事件,也能緩和焦慮情緒,好好地經營生活。

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安妮.博吉爾(Anne Bogel),她是國外有名的部落客與播客,本身也經歷過「過度思考」的問題。但在博吉爾主動探索與閱讀後,發現了許多實用策略,讓她成功擺脫這個問題。而這些策略,博吉爾都一併寫入書中,讓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夠吸收應用。

博吉爾提到,這些策略都值得你我花時間學習,因為人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突發事件,讓自己無意間陷入過度思考的迴圈,從而感到焦慮情緒。

書中提到幾個例子。比如,人可能在收到上司的簡短郵件後,會不斷推測嚴重的後果而感到焦慮。再如,某位朋友長時間沒回覆簡訊,人就會聯想許多可能性,導致自己整晚輾轉難眠。或者像我一樣,會突然碰到引起密集恐懼症的事情。

所以,我們都有必要學習應對過度思考的策略,讓自己碰到突發事件時,避免將精力擺在重複、不健康而且無益的思考上,平白消耗自己經營生活的能量。

我們每天能花費的精力只有這麼多,選擇如何使用它們很重要。——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

✏️延伸閱讀:腦袋總是胡思亂想,負面情緒總是襲來?3個方法讓你更好應對負面情緒《情緒靈敏力》閱讀心得

過度思考引起的反芻思考,是傷害心理健康的元兇

然而,人之所以會過度思考,其實是情有可原的表現。因為碰到突發事件,人會擔心事情的發展,超出自己可控制的範圍,所以才會不斷發想不同的結果,讓自己有所準備。

誠如我碰到蜂群聚集的畫面,會不斷想像蜂群之後的動向:它們為什麼會集結在洗手間?它們何時會散去?萬一它們不散去後果會如何?它們是否會進入家中蜇人?這些種種的思考,都是大腦為了應對不同情況而迸發出來的。

但我們也必須知道,過度思考事情發展的可能性,實際上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害。

書中提到,當人開始過度思考時,很容易就會陷入「反芻思考」(rumination)之中,亦即人的思緒會過度思考負面事情,令自己感到更加焦慮。

這種負面思考的攻擊性有多強?

參考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這本書,你就能發現負面的內心對話,語速達到每秒66.67字,比著名饒舌歌手阿姆(Eminem)的語速快上十倍。也就是說,人在思考負面事情時,一秒鐘就會冒出許多負面念頭,攻擊人的心靈。

此外,反芻思考引起的焦慮情緒,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。

情緒共振》一書提到,當人感到焦慮時,往往會「極大化」(maximizing)正在思考的事情,也就是將事情的負面結果放大,令自己光是想像事情就會感到恐懼與焦慮。

簡單說,過度思考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,讓人受苦於反芻思考之中,不停地被自己的負面想法所折磨。博吉爾提到:一旦人開始反芻思考,思緒就會不停地轉來轉去,猶如一隻在轉輪上無法停下奔跑的倉鼠。最終,人的清晰思考能力將遭到剝奪,整體的生活幸福度也會大大降低。

當我們想太多時,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繼續想太多。為了停止這種循環,我們需要打斷這種思考模式。——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

✏️延伸閱讀:不再陷入焦慮情緒,3種方法學會自我療癒《焦慮是禮物》閱讀心得

四個停止過度思考的實用策略

至此,你已大致了解過度思考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,想必也想從問題中解脫出來吧?以下我便分享書中提到的四個策略,幫你打斷過度思考的迴圈,保留能量經營自己的生活。

策略1:一次一小步,先從小事做起

若你碰到無法立即解決的突發事件時,不妨做一些簡單的小事,逐步解開問題。

特別留意,這個一小步,不一定是解決突發事件的步驟,也能是幫助你緩和情緒,重掌注意力的小步驟。

比如,當我碰到蜜蜂集結的問題,使我無法專注做正事時,我其實可以選擇離開居所,到附近的咖啡廳工作。透過轉換環境,我就能緩和焦慮的情緒,讓自己聚焦在正事上。

當你開始學習新的策略時,我的建議是,選擇跨出一小步,然後開始行動。選擇一件你可以進行的事情(即使是非常小的事情),開始打破這個循環。——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學會7分鐘微行動,擺脫生活混亂的感覺《從1%的選擇開始,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》閱讀心得

策略2:設定特定時段,允許自己過度思考

書中提到,這項策略源自於心理治療師艾米.莫林(Amy Morin)。她發現許多諮商個案運用這項策略後,竟然停止了過度思考的壞習慣。

雖然書中沒提及策略的原理,但我猜其中的原理跟「白熊效應」(white bear suppression)有關。該效應提到,人越是抑制自己不去想某件事,大腦反而會更用力去想這件事。比如,若現在要求你不去想一隻毛茸茸、在大雪中走動的白熊,你的大腦反而會想像這個畫面。

所以,請在一天中安排一段15到30分鐘的空白時段,讓自己在安靜的空間中自由思考。如此,你就能享受這項策略帶給你的好處,讓自己免於陷入過度思考的迴圈裡。

✏️延伸閱讀:除了設定過度思考時間,你也要為自己設定復原空間《探索人格潛能,看見更真實的自己》

策略3:寫下負面想法,將紙張撕成兩半

將腦袋中的負面想法寫在紙上,能夠讓人認清不實的念頭,避免反芻思考對自己的心靈造成傷害。

博吉爾還提出了一個更進階的作法,那就是不只將負面想法寫在紙上,寫完後還將紙張撕成兩半。她的解釋是,撕掉紙張這種象徵性動作,似乎可以讓人相信事情已經解決了,從而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。

策略4:抽離注意力,停止過度思考

將注意力從過度思考中抽離出來,也能避免自己在過度思考的迴圈裡越陷越深。

心理學教授蘇珊.諾倫—霍克塞瑪(Susan Nolen-Hoeksema)提到,只要提供人們八分鐘積極認真的分心,讓他們的注意力從過度思考中抽離出來,就能顯著緩和人的情緒,打破過度思考的迴圈。

比如,人可以讀一本書、打電話給朋友,或玩電遊來分數注意力,停止過度思考。

重視你的所有想法是錯誤的概念,有些想法並不值得認真看待,因此無須過分抬舉、回應,這樣只會增強其力道。——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停止過度思考,緩和焦慮情緒,你還可以學習這三招!我讀《情緒共振》時獲得的心得

結語:改變你的想法,將改變你體驗生活的方式

書中最後一章有個重點,我認為值得在結語中跟你分享,也是博吉爾希望透過此書,帶領我們體認的一個重點:

我們怎麼思考很重要,因為藉由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,人就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體驗世界的方式。

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,早在幾個世紀前,莎士比亞(William Shakespeare)就曾說過:「好事或壞事皆源於一己之念。」

若人的想法總是聚焦在過度思考、反芻思考上,人體驗到的生活將是充滿焦慮情緒的,這會致使人的心情經常起伏不定。若人能將自己的思緒,導向並關注正確的事情,人就能更好地經營與體驗生活。

說來,人想像中的壞事,很少會在現實中應驗。就像我設想了許多蜜蜂集結的壞結果,最終一個都沒出現。這群蜜蜂在事發當天下午兩、三點後,就靜悄悄地離去了。

所以,生活一定要好好過,千萬別想得太多。我們當然能為事情設想許多種結果,讓自己有所準備,但關鍵還在於要適可而止,避免自己陷入過度思考的迴圈,平白耗費經營生活的能量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