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,跟女友在一起的時間已有7年之久。身邊的人經常好奇,我們是怎麼在一起這麼久,還能維持初戀般的甜蜜樣子。

說來,要維護關係中的親密度,一點都不容易。因為我們也面臨過幾乎分手的困境,後來是因為彼此都曉得溝通的重要性,才得以持續修復、升華感情,一起走得更遠。

但我發現,想維持親密關係,伴侶之間除了要多溝通,更重要的是釐清,到底是什麼在損害自己的親密關係。

一個關鍵情緒,經常損害人的親密關係

今天要來讀的書《情緒共振》,是一本適合情侶、夫妻共同閱讀的書籍。透過閱讀這本書,伴侶可以一同處理親密關係中的課題,更好地經營彼此的感情。

撰寫此書的兩位作者,分別是卡洛琳.戴奇(Carolyn Daitch)與麗莎.羅伯邦(Lissah Lorberbaum)。兩人在焦慮管理、心理治療、情感維護等領域,都有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。

根據兩位作者對無數情侶、夫妻的觀察,她們發現「焦慮」(anxiety)這種情緒,是損害大部分親密關係的元兇。

怎麼說呢?舉書中的例子說明。

莉莉是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,她總是無來由地擔心許多事情。丈夫為了幫助她緩和焦慮情緒,便跟她一起報名瑜伽課程,一同學習靜心。

但在瑜伽課中,莉莉總是容易分心,她的思緒經常會擔心事情。比如,她擔心自己還沒打理家務,無法及時準備晚宴;擔心工作還沒做完,會被公司炒魷魚;擔心若被開除後,自己要到哪裡找工作…..。

莉莉所擔心的事必然不只這些,因為焦慮情緒引起的內在對話,總會引導人胡思亂想。

更糟糕的是,當莉莉將意識拉回到課堂上時,她的焦慮感再度加重。因為其他人已在進行新的瑜伽動作,她自己卻還擺著之前的動作。對比之下,莉莉感覺自己像個異類,也對同行的丈夫感到愧疚,畢竟她令丈夫難堪了。

這堂瑜伽課後,莉莉跟丈夫說自己不想再上瑜伽課,丈夫為此對她感到失望,兩人的關係也因此變得疏遠。

當雙方開始覺得對方「無法理解我」,可能真是如此,因為在一方焦慮而另一方不焦慮的狀況下,兩個人的生活體驗是完全不同的,而這些不同的體驗就會使兩人之間產生一條日益加深的鴻溝。——《情緒共振》

延伸閱讀:請別猜度你伴侶的想法,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對方想什麼。我讀《史丹佛人際動力學》所獲得的重要啟發

釐清焦慮觸發點,是掙脫焦慮關係的第一步

兩位作者提到,焦慮感會以不同形式,損害一段感情。例如在莉莉的案例中,焦慮感使她無法專注當下,跟丈夫一同享受瑜伽課程,導致彼此的感情有所受損。

若你想避免焦慮情緒損害你的親密關係,首要之務是釐清焦慮情緒的觸發點,亦即釐清是什麼讓你或你的伴侶感到焦慮,進而影響彼此的感情。

怎麼做呢?我希望透過分享自己跟女友閱讀此書的經驗,讓你從中有所體會。

根據書中提示,我跟女友一起回想往事,釐清有哪些事情觸發焦慮情緒。第一個觸發點,是我率先想到的,那就是我本身「守時」的價值觀。

我是個守時的人,每天計劃好什麼時間做什麼事,就一定要說到做到。否則我會感到焦慮,擔心做不完事情。

然而,即使是放鬆時刻,例如跟女友出遊,我都會在意是否準時出門這件事。若因為某些事而延遲了出門時間,我的心情就會感到焦慮,按捺不住還會催促女友。

當我跟女友分享這個觸發點時,她也表示我守時的態度經常令她感到沮喪。從她的視角來看,她認為出遊就應該輕輕鬆鬆,享受當下的每一秒鐘;而不是像執行列行公事,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點做特定的事。

由於保持開放的心態交流,我聽進了女友的建議,約定彼此在約會時,都要將「守時」這件事擺在一旁,以免破壞了出遊當天的心情。

值得慶幸的是,我跟女友的這種交流態度,便是兩位作者大力建議的。因為伴侶一同分析親密關係中潛藏的焦慮觸發點,能夠讓彼此實現「情緒共振」(emotional resonance),亦即在情感上有更多的連結(connection)。

焦慮可以傷害你的伴侶,也會損害你們的親密關係,就像它對你本人造成的傷害一樣深重。——《情緒共振》

延伸閱讀:腦袋總是胡思亂想,負面情緒總是襲來?3個方法讓你更好應對負面情緒《情緒靈敏力》閱讀心得

「暫停法」三步驟,緩解焦慮情緒並維護親密關係

除了釐清焦慮觸發點,伴侶也要學會如何應對突入起來的焦慮情緒。畢竟要擺脫焦慮觸發點,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的事情。萬一過程中焦慮感再度襲擊,就會傷害彼此的感情。

所以,我們要學會兩位作者提到的「暫停法」(time-out technique),用以緩和突如其來的焦慮情緒。底下我個別分享運用暫停法的三個步驟。

步驟一:為自己找到運用暫停法的空間

暫停法,顧名思義是暫停焦慮感的襲擊,讓人從情緒中抽離出來,用特定的技巧緩和焦慮情緒。而要安撫焦慮情緒,第一步就是找到讓自己感到安心、不會受到打擾的空間。

這個空間可以是臥室、洗手間,或某個你熟悉且舒適的地方。關鍵就是,這個地方能成為你的「復原空間」(restorative niche),讓你安心緩和焦慮情緒。

然而,有時候焦慮情緒來襲時,你可能不方便進入自己的復原空間。比如跟伴侶出遊時突然感到焦慮,你不可能立即折返回家運用暫停法,對吧?所以,接下來的第二步驟,就能幫助你應對這個問題。

步驟二:與伴侶達成運用暫停法的共識

跟伴侶達成運用暫停法的共識,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步驟。因為讓對方體認到暫停法對親密關係的幫助,才能讓焦慮的一方在無需過多解釋的情況下,立刻且安心地運用暫停法的技巧,緩和焦慮情緒。

恰逢我讀到這段內容時,女友就在我身旁。我立即向她解釋,什麼是暫停法、為什麼它對維護親密關係有用。也許當下正是交流的好時機,因此她聽進去了,也答應往後可以嘗試實行暫停法。

若你的伴侶較難接受暫停法的概念,也不必因此感到氣餒。兩位作者鼓勵我們可以抱著一個寬容、開放的心態,誠意邀請另一半參與這場共識交流。只要用心引導對方談話,逐漸讓對方認識暫停法,最後必定能達成共識。

延伸閱讀:學會一個表達架構,提高自己的表達力《表達吸睛》閱讀心得

步驟三:練習緩和焦慮情緒的技巧

釐清自己的焦慮觸發點、找到屬於自己的復原空間、與伴侶達成運用暫停法的共識後,就能開始掌握暫停法中,用以緩和焦慮情緒的技巧。以下跟你分享三個我認為十分有用的技巧。

技巧一、閉上眼睛,向上轉動眼球。

這項技巧是由精神科醫生赫伯特.斯皮格爾(Herbert Spiegel)和催眠治療師達布尼.尤因(Dabney Ewin)所提出。這個技巧起初是用來評估一個人被催眠的可能性。但後來他們發現,閉上眼睛,向上轉動眼球,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,幫助人暫停那一刻的注意力,防止焦慮情緒持續加重。(具體做法可參考這支影片

技巧二、握緊拳頭。

將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,透過握緊拳頭展現出來。一旦你發現拳頭無法再收緊,就試著緩慢放鬆拳頭。你將發現,肌肉的放鬆不僅讓你的身體感到輕盈,連帶著焦慮感也會一掃而空。

技巧三、正方形呼吸法。

簡單說,就是透過四次有規律的呼吸,形成一次呼吸循環,一旦你感到不再焦慮,就能停止這種呼吸法。具體說明,吸氣同時數四秒鐘,然後屏住呼吸再數四秒;接著呼氣並數四秒鐘,之後再屏住呼吸四秒。透過正方形呼吸法,你就能平復焦慮情緒。

焦慮會對生活的各方面產生影響,成就感和滿足感往往都會被痛苦取代。然而,焦慮也可以是促進成長的催化劑。——《情緒共振》

延伸閱讀:不再陷入焦慮情緒,3種方法學會自我療癒《焦慮是禮物》閱讀心得

結語:與伴侶一起應對焦慮情緒,才能維護親密關係

說來,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感到焦慮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一些事在別人眼中看似微不足道,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引發焦慮的事情。

在親密關係中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:一方不容易感到焦慮,所以對任何事都能處之泰然,一方容易感到焦慮,所以對芝麻綠豆的小事,都會小題大作。

然而,我們不用去計較這兩種特質的好壞,因為那是每個人的天生特性。但伴侶之間可以學習並作出調整,避免焦慮情緒肆意妄為地損害親密關係。

書中提供的指引,以及暫停法這門技巧,就是防止焦慮感加重的救急處方。若你能跟伴侶一起探討關係中的焦慮觸發點,以及暫停法的奧妙,就能在交流陷入困境之際,停頓下來,讓彼此可以緩解焦慮,之後與對方更順利地交流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