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高階覺察》閱讀心得:培養自我覺察能力,避免陷入自身的思維盲點

Photo by Lesly Juarez
Photo by Lesly Juarez
Photo by Lesly Juarez

寫這篇文章前,我讀了一則令我非常不解的故事。這個故事要追溯到西元前十世紀。

當時的以色列國王所羅門(Solomon)是當代的智慧象徵,不論誰向他尋求建議,他都能說出一番道理,為別人指點迷津。也因此,許多人不遠千里都要拜訪這位智者,好解決自己的內心煩惱。

但弔詭的是,儘管所羅門能幫助他人過上好生活,他自己的生活卻一塌糊塗。所羅門不僅貪財,累積大量財富;他身為猶太祭司長還蔑視誡命,娶妻納妾無數。此外,他也疏於管教自己的孩子,導致繼任者成為了暴君。

我很好奇,為什麼這麼一位睿智的國王,能夠用智慧幫助他人,卻無法顧好自己生活?還是說,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,令這位國王失去了智慧?翻開《高階覺察》這本書後,我終於找到了答案。

缺乏自我覺察的能力,人將無法正確辨識自身行為

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史蒂芬.弗萊明(Stephen M. Fleming),他是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與心理學教授。弗萊明擅長研究的學術領域,是「自我覺察」(self-awareness)的課題。

簡短介紹,自我覺察是人類的一種認知能力。透過自我覺察,人可以反思自己的認知、決策或現況,也就是有能力思考自己「知道什麼」。在心理學中,自我覺察也有個別名,叫做「後設認知」(metacognition),亦即人的一種反思自身認知的能力。

自我覺察,不論是對你、我、甚至所有人而言都是重要的能力,因為擁有這種能力,人才能覺察自己的行為對錯,進而修正自我。所羅門國王正是缺乏自我覺察的能力,才導致自己不斷犯錯卻不知悔改。

然而,這在直覺上好像有點矛盾,像所羅門國王一樣睿智的人,自我覺察的能力應該很強才對。為什麼他能幫助別人辨識自身問題,他自己卻無法覺察自身的問題?

自我意識同時決定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體驗方式。我們不只能感知周遭的環境,還能思索夕陽的美、納悶我們的視線是否模糊、自問感官是否受到錯覺或魔術的愚弄。——《高階覺察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建立新思維,讓你重新了解世界!《真確》閱讀心得

謹慎看待別人的課題,卻輕忽自己的問題

說來,心理學家後來研究了所羅門國王的行為,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——所羅門悖論(Solomon’s paradox)。

這個悖論是指,人們通常能理性、嚴謹地看待別人的問題,並且給予實用的建議,但對待自己的問題,卻抱著寬容與鬆懈的態度,以至於問題持續惡化。

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種現象也會發生在你我身上。

例如,人通常會謹慎審查別人的工作,但對於自己的分內事,很常會得過且過。再如,人會對別人的表現吹毛求疵,卻輕忽自己表現上的瑕疵。

這種缺乏自我覺察的現象,總是阻礙人們成長。

書中也有提到,一個人的自我覺察能力強弱,與個人聰明程度沒有直接關係。若人沒有訓練自己,提升自我覺察能力,將會受困於所羅門悖論中,無法發現自身問題並持續改進自己。

經過這一番提醒後,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曾受制於所羅門悖論?若你有所覺察,這是一種很好的徵兆,代表你發揮了自我覺察的能力,嘗試辨別自己的盲點。

沒有了後設認知,我們可能會失去瞭解自己失去了什麼的能力。——《高階覺察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如何成為大格局的人?打破兩個行為偏誤,擴展個人格局《大局思維》閱讀心得

3個練習方法,持續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

然而,人應該學著依靠自己辨別思維上的盲點,若要他人提點時,盲點可能就已經令人犯了許多錯誤。書中就有提到幾個提升自我覺察能力的練習方法,以下我分享其中三個。

方法一:自我抽離,以第三人稱覺察自我

自我抽離(self-distance)是一種自我覺察的方法,這種方法你可能略有耳聞。據我了解,「自我抽離」之所以讓大眾所知曉,源自於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的作者伊森.克羅斯(Ethan Kross)的研究。

這種自我覺察的方式,可以幫助人用第三人稱的視角,覺察自己在事件中的盲點,進而讓人修正自我。具體做法有:

一、把自己看成是別人,用第三人稱的角度跟自己對話

二、想像自己的靈魂飛上天花板,然後朝下審視僅剩軀殼的自己。

自我抽離的關鍵在於,將「自我」從「事件」中拉開一段距離,然後用第三人稱的視角覺察自我。當你培養這種自我覺察的習慣後,就能客觀審視自己的行為,避免身陷所羅門悖論的陷阱。

✏️延伸閱讀:從問題中抽離出來,也能緩解「想太多」的壞習慣《別想了,好好生活吧!》閱讀心得

方法二:除了抽離覺察,也能書寫覺察

然而,有些人可能不太擅長「自我抽離」的方法,因為這需要人透過想像力來訓練。此時,人可以嘗試透過書寫日記來覺察自我

書中提到,書寫是一種強大的覺察方法,因為它能幫助人「卸載」(offloading)心中想法,讓人在紙上具體看見自己的內心想法。

說來,人很常會使用這種卸載技巧,只是自己並不曉得。例如出門購物前,人會思考要買什麼,然後寫下購物清單,好避免自己遺漏要購買的東西。

同理,若你想仔細覺察自己的行為,檢視自己是否身陷所羅門悖論的陷阱,不妨也將當天的經歷書寫在日記上,輔助自己覺察自我。

方法三:意識到順從自己的觀點,就要開始自我覺察

在人的認知中,有一種名為「確認偏誤」(confirmation bias)的認知謬誤。這種偏誤指的是,人會傾向尋找支持自己行為的理由,忽視反對自己行為的證據。

例如,所羅門國王雖然給予他人實用的人生建議,但要求自己履行這些建議時,很可能會尋找理由,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進而作出錯誤的舉動。

弗萊明提醒我們,當人採取某個立場時,往往都會固執地維護自己的世界觀,不願採納他人的觀點。對自己的觀點保持信心雖然很好,但這未必代表自己的觀點就是正確的。

換言之,我們要訓練自己留意自我覺察的時機點,一旦認為自己在某件事上的觀點是正確或不可變的,就要開始自我覺察,檢視自己的行為。

✏️延伸閱讀:探索語言表達,讓你說話更有力量《質感說話課》閱讀心得

結語:提升自我覺察能力,持續成為更好的自己

事實上,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。我之所以這麼說,是由於書中的這則故事。

有位代號為 LM 的病患因為腦中風,導致左半身完全癱瘓。這對任何人而言,都是無法接受的人生打擊。況且我沒提到,她還是剛從職場退休的上班族。

故事令人感到驚奇的地方還在後頭。

當醫生問起 LM 的狀況時,她回覆自己並無大礙。即使只有右手能移動,但她不覺得這是個問題;即便她只能移動右手,向醫生示範單手拍掌的動作,但 LM 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拍掌動作。關鍵是,她的表現不是強裝出來的,也不是積極樂觀使然。

後續診斷發現,原來 LM 大腦中掌管自我覺察能力的腦組織受損了,令她失去自我覺察的能力,無法正確辨別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
雖然,這對於 LM 而言未必是一種打擊,因為這暫時讓她免於接受半身癱瘓的壞消息。但是,若生活中的我們失去了自我覺察能力,無法辨別自己的錯誤,後果就可能是一直犯同樣的錯誤,無法獲得個人成長。

所以,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,並且可以透過訓練提升這種能力。一旦你持續訓練,培養出更高階的自我覺察能力,你將看見自己原來還有許多地方可以修正、進步,也才不會被自己的盲點阻礙自己前進,並且持續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