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從眾效應,影響你做的決定

Photo by Sean Thoman
Photo by Sean Thoman

想像自己站在熱鬧的街頭,準備和朋友用餐的你,看見有間餐廳大排長龍,另一間則是門可羅雀,你會潛意識地想選擇哪間店?

當你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某部韓劇,或是搶購某項商品,你是否會為了想跟上「流行」,而跟著大多數人的腳步前進?

除了日常生活的選擇,許多人在創業的過程中,也有類似的狀況發生。像是前一陣子隨處可見的夾娃娃機,更早之前則是葡式蛋塔店林立。

乍看之下,或許這像是一種「跟風」行為,但隱藏在背後的其實是一種人類心理學。倘若你也有類似的經驗,其實你並不孤單,因為這就是社會常見的「從眾效應」。

從同儕壓力到同溫層效應,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「群性」——《失控的群體思維》

什麼是從眾效應?

提到從眾效應,就不得不提及心理學家索羅門・艾許(Solomone Asch)在1958年做的一項經典研究。他邀請一群學生進到教室,在這群學生中,實際上真正的受測者只有一位,其他人都是安排好的暗樁。

實驗內容非常簡單,艾許依序讓受測者看兩張卡片,第一張卡片上有一條直線,第二張卡片則有三條直線長短不一,分別為 A、B、C ,其中 A 線段明顯與第一張卡片相同。這時他詢問所有學生,在第二張卡片中,哪條線和第一張卡片一樣長 。

直覺來說,我相信只要看得清楚的人,都可以明顯知道答案是 A 線段。然而,被安排擔任樁腳的學生們,接受指令回答 B 線段才是正確答案。

想想看,若是你遇到這樣的情況,你會堅持原有的答案嗎?如果是我,我會由原先認為是別人的錯誤,到最後懷疑是自己眼睛出問題。

實驗結果出爐,即便 A 線段非常明顯才是正確答案,但竟然有75%的受測者受到暗樁影響,進而做出錯誤的選擇。這個實驗結果證明,即便人的內心有所認定,仍會因為大眾的選擇而改變自身的決定。

有趣的是,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動物身上。在2005年土耳其東部的小鎮上,發生了一群羊集體跳崖自殺的事件。根據當地小鎮居民轉述,當第一隻綿羊忽然摔落15公尺高的懸崖後,後頭一隻又一隻的綿羊也跟著往下跳。

是的,羊群毫無預警的集體跳崖,最後總計有450隻綿羊死亡,損失約10萬美元。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對吧?這就是群眾效應又稱為「羊群效應」(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)的原因,間接證明人與動物一樣,都會被群眾而影響自己的心理。

✏️ 延伸閱讀:為什麼有人盯著你看,你的表現會更好?《何時要從眾,何時又該特立獨行》閱讀心得

為什麼會有從眾效應?

事實上,我們之所以容易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,其實是有跡可循。在遠古時代,人類為了生存,必須盡可能地融入人群,並與主流的觀念保持一致。唯有這樣才會在危機發生時,受到群體力量的照顧,在生理與心理上受到保護。

而這樣的基因流傳至今,仍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。人類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渴望與他人做連結,嬰兒時期我們在父母的照料中成長,學齡期則仰賴同儕的陪伴,直到成年後也會透過朋友、同事,甚至伴侶來豐富自己的生活。

能與他人交流,並得到群體的認同,似乎成為我們生活上重要的一環。也因此,一旦我們做出與眾人期待不符的決定時,就會有被孤立的感受。似乎多數人的選擇才是有說服力的證據,只要跟著大家的角度前進,失誤的機率就會降低。

不過,你是否曾停下腳步思考,多數人的選擇,真的是適合自己的決定嗎?

3種思維,避免被眾人影響你的決定

即便我們經常受到從眾效應影響而不自覺,但許多心理學家指出,只要學會正確的方式,仍可以獨立思考做出正確的選擇。其中,我整理出3種方法,期望能給你新的思維,對人生有新的方向。

方法1. 走出同溫層,客觀搜集多方資訊

人們在資訊量不足時,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,認為群體的選擇才是正確的道路。因此,在平時就要懂得跳脫同溫層,用多元且全面的視角看待事物。像是大量閱讀書籍,或是觀看國外新聞,並隨時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。唯有當我們能以客觀的角度搜集資訊,才會持續磨練我們的思考能力,減少因為從眾效應而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
方法2. 離開社群媒體,聆聽內心的自己

在社群媒體的發展下,每個人都能快速分享自己的想法,也能輕易地看見他人的日常。然而,或許科技能增加生活的便利,但若不妥善運用,也可能因此侷限我們的視野。記得無論多忙,都要適時地離開網路世界,停下腳步聆聽真正的聲音。

舉例來說,你可以規定自己在幾點過後才能開啟社群平台,或是限制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。也許剛開始會難以適應,但一段時間過去,你將發現生活變得更加充實,也因為有較多時間與自己相處,你將更了解自己內心的嚮往,不輕易地被外界影響。

方法3.  試著批判思考,並適時地表達主見

根據心理學家研究,與低自尊的人相比,擁有高自尊的人會表現出更高的獨立性,也較不容易受到從眾影響。這一點從教育上就能看出明顯的不同,有些國家採取較為開放的教育風氣,鼓勵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;有些國家不僅教育下一代要服從他人指令,也要懂得合群。

在不同的教育體制下,前者訓練出一群善於表達主觀意見的人;後者則容易受到群眾影響。儘管我們難以改變教育風氣,但我們要能學會獨立思考,並懂得表達主見。

你將發現,擔心不被認同是不必要的煩惱,世界之所以豐富,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觀點與選擇。

✏️ 延伸閱讀:《灰階思考》閱讀心得:真相介於黑白之間 | 股癌首本著作

理性判斷,將幫你做出正確的決定

不可否認地,即便群眾的選擇有其正確觀點,但一味地跟隨他人的步伐,也將在無意間侷限自己。只要是人,都難以避免受到群眾效應的影響。我們傾向與跟我們類似的人交流,因為有著共同信念與價值觀,就能在舒適的圈子內建立連結。

然而,一味地跟隨眾人的步伐,將使你失去判斷力,也有可能在無意間失去更好的契機。從現在起,不妨試著增加自己搜集資訊的管道,並適時地離開社群媒體,聆聽自己的內心。最重要的是,懂得發表獨特觀點,也將幫助你擺脫從眾效應帶來的威力。

記得,多數人的選擇不一定是對的道路。唯有當你全然地了解自己,即便看似非主流,也都是屬於你最正確的決定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