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如何提高工作收入?對多數人來說,最有效的方法是靠升遷。你一定遇過有人在職場路上快速晉升,加薪的速度真的如同開火車般加速。然而你應該也看過反向的例子,有些人工作大半輩子,升遷速度卻像騎脚踏車,更別説沒太多機會提高收入。
一方是火車,一方是脚踏車,兩者差別到底在哪?撇開機運的影響,我們都應該回歸到個人的能力上面,而這就是《教練》這本書帶給讀者最大的幫助。
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一讀
雖然《教練》是偏向企業管理的書籍,教人如何由上往下(Up-down)管理企業或員工,但如果我們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解讀,也可以由下往上(Bottom-up)學到如何具備更廣大的職涯視野,進而提升工作表現。
本書的作者有三位,都曾是 Google 集團的高階人才。其中艾力克.施密特(Eric Schmidt)更是壯大集團的前執行長。然而書中主角並非圍繞在三位作者本身,而是已故的教練比爾.坎貝爾(Bill Campbell)。
要說球隊教練協助企業管理者的例子,很少有像坎貝爾那麼傳奇。他在四十歲時進入矽谷科技圈,把自身獨特的美式足球管理哲學融入到企業管理中,前後擔任過許多知名創業家的企業教練,其中就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,以及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。
這些企業家不但與坎貝爾亦師亦友,對待他也如父親般尊重,而坎貝爾更被譽為推動矽谷發展背後的男人。為了讓坎貝爾的影響力存續,作者訪談了幾十位曾受過他指導的人士,統整出企業管理的精髓。
簡言之,這本書融合了故事與論證,目標讓讀者也擁有成功企業家的視野與管理智慧。如同文章開頭提到,本書不只適合企業家閱讀,每個偉大的故事背後也有你我值得學習之處,即便基層員工也能學到很多。
說個題外話,相較於作者施密特自己的身價208億美元,寫書的版稅肯定微不足道,由此可知教練坎貝爾的管理心法有多大的價值。
說來確實,這是一本「含金量」非常高的書。
本書字數約9萬多字,本文會用大約2千7百字來撰寫閱讀筆記,輔以四個重點來串聯,分別是:升遷的核心要素、建立團隊的心態、處理問題的方法、能力成長的關鍵。你也可以藉此反過來觀察上司是否具備這些特質,作為你選擇工作的標準。
當然,如果你是有心成為管理者的人更別錯過。如同書中寫道:要成為管理者,你得知道如何當教練,畢竟一個人的職位愈高,你的成功愈取決於能否讓他人成功。
✏️ 延伸閱讀:持續高成就的公式 |讀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心得
1:升遷速度來自解決問題的能力
不否認,工作能力就是解題能力,也是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價值。如果你能比其他同事更快解決相同的問題,代表你不只提高公司績效,也為公司減少時間和金錢成本。
如同古代將軍,要打勝戰不能只靠手上兵力的多寡,也需要懂得策劃戰術,在糧食短缺、兵力不足或遇到其他不利條件下取勝。通常愈能翻轉戰局的將領,之後會受到愈高的冊封。以現今來說,那些冊封就是職場升遷。
所以,無論你將來是想成為優秀的經理人,或盤算目前的公司是否值得繼續待下去,都可以觀察公司裡的人是否以解決問題為目的,還是在只會勾心鬥角創造更多問題。另一方面,自身也要持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,因為那是你最大的工作本錢。
相對來說如果公司長期忽視員工的表現,那你更該持續培養能力,將來轉到適合你發揮的地方。千萬不能做的是被動等待主管提拔你,天真地覺得公司會因為你努力而改變,或是期待做久了就一定會得到什麼獎賞。
正所謂靠公司怕公司倒,靠政府怕退休金拿得少,還是靠自己最好——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。
2:別做孤獨的專家
工作能力強,不代表不用別人幫忙。
本書第二章標題就寫著:頭銜使你成為管理者,部屬使你成為領導人。職位愈高的人往往要面對更大的問題,也需要愈多的人一同解決,此時上下齊心的團隊才能有效的共度難關。
然而,團隊共識並非一夜之間形成,同事之間並不會因為某人突然成為主管就認同他是主管,在晉升管理者之前是如何對待同事,如何並肩作戰解決問題,都恰恰反映一個人是否為值得信賴的領導者。換句話說,如果始終不顧其他人的想法做事,或許你個人還說有高績效,但肯定是孤獨的專家,無法一個人解決更大的問題。
如同創業的道理,打群架勝於孤軍奮戰,單槍匹馬很難贏過一整個團隊,一臺法拉利的引擎再厲害,如果沒有好的輪胎、方向盤、風阻低的車體等零件配合,再厲害終究是一部無法運作的引擎。
切記,就算此刻你只是基層員工,也應該意識到在努力往上爬的過程中,你已經在培養領導魅力和影響力,正在爲自己建立信譽。
3:凡事聚焦在問題而非情緒
要提升解決工作問題的能力,要學會的是如何處理情緒。
書中說到蘋果公司一個少有人知的內幕,事情發生在新 iPhone 上市那天。當天手機開賣時伺服器大當機,民眾買到手機並無法連線更新使用,就連初代 iPhone 的人如果跟著升級系統,也會當機變成俗稱的「磚塊」。
我們不妨回想自己的經驗,是否有過明明事前做足準備,卻在重要的節骨眼出問題。這種突然的打擊會讓人情緒低落又焦慮。
回憶 iPhone 出問題的那天,當時的主管柯爾就形容那是他在蘋果公司最黑暗的一天,會議室裡一片混亂,團隊士氣非常低落。街上許多民眾可是徹夜排隊搶購,而他們卻要暫停販售,光是想到市場會如何反應就開始恐慌。
要知道,團隊裡都是擁有全球頂尖學歷的人,如果連這群人都手忙腳亂,可見當時現場氛圍有多慌亂。好在,柯爾曾經跟坎貝爾學習過處理問題的關鍵:聚焦問題,而不是聚焦情緒。
回神以後,柯爾先帶領團隊走出負面情緒,再把問題的根源找出來。他要求團隊人員把心思集中在問題上而非擔心市場的銷售反應,先帶頭要大家公開把問題說出來,不是悶在心裡胡亂猜想是誰的責任,下意識地想要找罪犯。當大家冷靜之後,再要求團隊著手列出問題的優先順序並一一解決,最後讓 iPhone 順利銷售。
下次你遇到工作上的難題時,提醒自己第一反應是縮短負面情緒的存續時間,許多時候問題並沒有想像中複雜,最難的部分反而是越過心理的情緒障礙。
4:自我反饋
身為教練的角色,坎貝爾就是擔任高階主管的回饋導師,告訴他們哪裡做得好、哪裡要改進。可是一般人很少會有指導自己的工作教練,此時我們要學習的是做自己的教練。
要成爲自己的教練,最重要的能力是打造工作反饋系統。如果你白天都在工作,那晚上就是你超越其他同事的時候,就算你沒有精力學習新東西,也應該試著整理當天的工作狀況,檢視有哪些問題沒處理好,翻書或找資料尋求改進的方法。
以我自身體會來說,在每次回顧工作並找到改善的方法後,都會覺得相對充實,甚至對未來懷抱希望,進而帶動自己下次工作時的成就感。我相信如果你也建立這種學習、實踐再回饋這個工作迴圈,也會啟發更多的工作動力,成為能督促自己開發潛能的教練。
結語:人生就是一場解題的過程
書中有句話特別受用:「教練就是跟你說你不想聽的話,要你看你不想看的問題,最後讓你成就你想成就的人。」
當我們身爲自己的教練時,遇到難關不用陷入情緒的困擾,而是要正視自己的問題。與其逃避問題,不如嘗試解決問題,再從中學習,回顧時建立工作系統,累積更多工作的本錢,提高收入與將來發展的機會。
人生就是一場解決問題的歷程,我們生來就是要解決問題,否則人類無法成為地表食物鏈的頂端,無法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化,再進展到現今的科技時代。讀完此篇心得,希望你也開始學習做自己的教練,成為自己工作與人生中最大的靠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