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翻思維框架,突破勝負盲點:《無限賽局》閱讀心得

Photo by Mads Schmidt on Unsplash
Photo by Mads Schmidt on Unsplash

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中,琳瑯滿目的品牌無不爭奇鬥艷,用盡各種方法想抓住消費者的目光,甚至若能在銷售排行榜上獲得冠軍,更會直接在名稱前冠上「第一名」。這樣的狀況也在生活中發生,從學生時期就依照成績排名,名列前茅的學生才有機會選擇熱門科系;進入社會後,薪資更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成就的標準。

不論是商業市場或是生活日常,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在社會上生存,但若過度沉浸在相互比較的競賽裡,就會逐漸失去純粹的自己。

今天要來讀的這本書是《無限賽局》,作者是賽門.西奈克(Simon Sinek),過去曾提出廣為人知的黃金圈(The Golden Circle)及提倡「為什麼的威力」,不僅在書中分享許多新穎的觀念,不僅顛覆以往競賽中常見的輸贏框架,更跳脫既有的固定規則,進而告訴讀者:成功的終極目標不是打敗別人,而是如何讓自己持續進步,進而得到無價的成就與滿足。

有限賽局VS無限賽局

只要有兩位玩家,賽局就成立,而賽局又分兩種:有限賽局(Finite Games)與無限賽局(Infinite Games)。 所謂的有限賽局,就是在固定的規則下競爭,只要有人獲勝賽局就宣告結束;足球比賽便是常見的有限賽局。而無限賽局正好相反,除了沒有明確的競爭對手,也沒有時間限制,甚至任何參與比賽的人,都可以改變競賽的規則。

由於無限賽局沒有終點,在這場沒有真正結束的競賽裡,當然也不會有人真正「贏得」勝利,無限賽局的首要目標是不停地玩下去,讓賽局持續進行。

聽起來很抽象嗎?其實不然,我們生活其實充滿了各種無限賽局。

愛情與友情的相處上,沒有所謂的第一名;職場競爭文化中,也沒人能贏得真正勝利,而接下來要提到的商業市場,更是不折不扣的無限賽局。

一味追求贏過別人,企業只會越來越短命

在商業市場中,我們不僅不會認識所有的玩家,也沒有公認的規則,唯有資源耗盡才會退出比賽,也就是說,只要沒有宣告破產,就能持續在這場比賽前進。

只要能理解自身處在無限賽局裡,便能以清晰的角度分析戰略,找出適合自己的絕佳策略。更特別的是,一旦用無限思維看待事情,不僅能以更輕鬆的角度看待競爭對手,還有機會建構出更強健的組織,讓企業文化得以延續到未來的世代。

然而,許多企業並沒有發現自己正陷入「有限賽局」的框架中,一心只想打敗對手成為市場第一,隨著企業文化逐漸擴散,公司上上下下的成員都變得目光短淺。

有限賽局會讓企業陷入「贏得比賽」的思考模式,利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職涯價值,將財富視為首要目標,甚至採用不當方式削減成本,只為了持續增加利潤,久而久之便會動搖企業文化,逐漸在商場喪失競爭力。

在生命的無限賽局中,我們只有一種選擇,你會選擇什麼?——《無限賽局》

獲勝的快樂很短暫,但信念的成就卻能無限延長

在有限賽局的競賽裡,贏得勝利的感覺會讓我們得到短暫的快感,但這樣的感受並不長久。你或許能記得近幾年成就帶來的滿足,但學生時期獲獎的快樂卻無持續感受。反之,若有崇高的信念支持生活,不僅會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,得到的成就也會無限延長。

舉例來說,有些人健身是為了減重,有些人則是為了長久的身體健康。

有限思維的人會在達到目標體重後,認為自己獲得勝利;但若把身體健康視為終極目的,不僅不會過度在意體重計上的數字,也會將任何能讓身體更健康的方法融入生活,而這樣的狀態不會有結束的一天,反而會因為強大的信念而持續前進。作者就在書中這樣形容:

崇高的信念,是對一個尚不存在的未來懷抱具體的願景;這個未來令人嚮往到人們願意犧牲小我,來實現這個願景。

崇高的信念不只關乎過去,更定義未來的方向,打造出人類嚮往的世界,使每個人願意朝共同目標邁進。若能找出自己對生活的信念,也會在之後的每一天感到成就。

然而,雖然每間企業或多或少有自己的願景,卻不一定每種信念都能激發人心。原因就在於許多信念只適用於當時的環境,無法將精神永留下去;而真正的信念不僅要讓大家願意為了未知的未來努力,更要能通過時間的考驗,使價值歷久彌新。

無限思維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

在商業市場的無限賽局中,崇高的信念不會因為時間而產生變化,反而會隨著考驗而歷久不衰。信念本身的價值超越產品,消費者不僅只是購買商品,更深層的是認同這間企業所傳遞的信念價值。

如果一間企業沒有崇高的信念,只仰賴技術、服務甚至價格與人競爭,一旦遇到世代變遷,就容易在這場競賽中淘汰,柯達便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
柯達在1888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台膠捲相機,後續的一百年內,企業持續創新,底片在美國的市占率甚至高於90%,帶領全世界的攝影產業前進。

但企業內部的高層卻犯了一項致命錯誤,導致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。

1975年,柯達工程師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台數位相機,並提出底片將會被記憶卡取代的趨勢,然而這項研發卻被高層強烈阻止,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「不會有人想透過螢幕看照片」,加上數位相機不需要底片,這項發明簡直是侵蝕掉公司原有的市場。

儘管柯達管理階層曾出現組織變革,但始終未把數位相機的技術視為主要業務,爾後幾年,昔日的對手富士及佳能掌握市場風潮,而此時柯達早已錯過良機。商場上類似的情況經常發生,企業沒有明確又崇高的信念,反而將心力固守眼前的事物;更近的一個例子就是百視達(Blockbuster),因為公司高層輕忽網路租片的趨勢,而讓當時的小蝦米 Netflix 擊敗,最後失去整個影視產業的地位。

同樣,倘若唱片公司把自己定義為音樂的分享者,而不是純粹販售光碟,在數位串流平台興起時,就有機會成為市場先驅;若出版社把自己定位成傳播思想的媒介,在新媒體時代來臨時,就能更快占有一席之地。

好的技術和發明會推陳出新,每間企業的產品也應該順應市場的喜好而改變。但更重要的是,企業應建構強韌的核心價值,並且能通過時間的考驗,進而持續在市場上生存。

昔日市場龍頭百視達,最後卻被 Netflix 給擊敗,諷刺的是,Netflix 曾向百視達提議併購,卻被百視達嗤之以鼻。如今百視達唯一僅存的店面再次爆紅,原因盡是因為 Netflix 釋出的紀錄片《最後的百視達》(The Last Blockbuster),這樣的結果讓人不勝唏噓。

選擇無限思維,表示我們會為了比自己更偉大的信念而努力,我們會把擁有相同願景的人視為夥伴,努力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,一起推動共同信念。——《無限賽局》

結語

過去我們習慣陷入有限思維的框架中,想在任何比賽中獲得勝利,這種想法不僅容易把競爭對手視為勁敵,在過度關注輸贏的狀態裡,也失去做決策的能力。

生命應該是一場無限賽局,縱使我們的生命有限,但生命本身無限,無論我們是否存在於世界,這場競賽都會繼續進行。無關學生時期的成績排名,也無關出社會後的薪水高低,沒有人會在這場比賽中獲得真正的勝利。

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最後的結語:「在任何其他比賽裡,我們都能選擇是否參賽,但人生的賽局卻無從選擇,自從出生那一刻就加入賽局,唯一可以選擇的是要用有限思維,還是無限思維來參賽。

我們生存的目標不是獲勝,而是讓比賽持續。只要我們能善用無限思維,找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信念,便能夠在這場遊戲裡找到無價的成就與意義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