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新思維,讓你重新了解世界!《真確》閱讀心得

Photo by Verne
Photo by Verne

透過報章媒體的傳遞,我們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。某些國家動盪不安,某處的人民正受到疾病的危害。貧苦的人似乎越來越多,地球資源卻越來越少。加上日益嚴峻的氣候及與環境,彷彿悲觀地告訴我們,未來的世界不值得一絲期待。

然而,經研究證實,在過去的20年內,赤貧人口不但減半;過去曾瀕臨絕種的動物,像是熊貓和黑犀牛,也早已復育有成,不再陷入消失的危機。

是的,許多我們根深柢固的思維,竟與真實狀況大不相同。我們對錯誤的資訊毫無覺察,甚至深信不已;我們不在意真實數據,只仰賴社群的危言聳聽。而導致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,與資訊不對稱無關,也與媒體傳遞的假消息無關。一切的根源,是來自於大腦的運行。

有些事情儘管牴觸我們的既有認知,儘管顯得絕無可能,卻通通確實為真。——《真確》

你以為的不一定是真的,錯誤的資訊經常掩蓋心智
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真確》,作者漢斯.羅斯林 (Hans Rosling)是臨床醫師、數據學家,更是世界級的公共教育家。他致力於研究事實的真相,善用數據提出證明,並舉出扭曲人類認知的10種直覺偏誤,分析我們是如何誤解身處的世界。

書中提出許多問題,這些看似關於世界很基本的事實,全世界卻只有7%的人全部答對。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仍無法正確回答。簡單舉出其中幾項問題,你不妨試著回答看看。

  1. 過去100年間,全球死於天災的人數是如何變化?是翻倍、不變,還是減半?
  2. 在現今世界裡,有多少百分比的人口能享有電力?

有答案了嗎?

第一題的答案是減半,第二題是80%。

很奇妙吧,我們所認知的世界,和現實情況有所差別,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點。隨著時間累積,我們收到來自各界的錯誤資訊,使得人們誤以為自己身處以外的世界越變越差,進而形塑與事實偏頗的世界觀。而在人類的潛意識裡,之所以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有不同見解,其實就是一種直覺偏誤。

✏️ 延伸閱讀:講求快速的時代裡,要如何重建自主思考的能力?《思考外包的陷阱》心得

潛意識的直覺偏誤,導致我們判斷錯誤

在書中提到的10種直覺偏誤裡,其中一種是「二分化直覺偏誤」。人的大腦很特別,會傾向把事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種類型,像是富人與窮人、暴政與良民、開發與未開發。我們習慣將所有事物分成迥異的兩類,再從中間劃下一道鴻溝。

媒體深諳此事,喜愛報導無名小卒對抗大企業的故事,若能從中「嗅出」正義與邪惡的對立,恰好能冠上聳動標題。畢竟,平庸的生活日常太無趣了,壞消息才有被報導的「價值」。

可惜的是,對立的新聞雖然容易吸睛,卻不一定值得相信。若未能獨立思考事件的真實性,就有可能用錯誤的觀點看世界而毫無自覺。

除此之外,「單一觀點直覺偏誤」也是現代人經常陷入的迷思。我們過度仰賴專業,對於專家說內容深信不已,專家的確值得尊敬,但專業有時是種侷限,倘若我們未獨立判斷,就有可能失去對世界的正確認知。

舉例來說,數學專家習慣將所有事件套用數據分析問題;關注環境變化的社運人士,信手捻來都是與核能相關的訊息;就連有些醫師,在日常預防較佳的情況下,仍會提倡治療的重要性。

因此,要避免單一觀點的直覺偏誤,我們就要以更開放的心態看世界,用好奇心理解自己不熟悉的那一面。

發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錯了,心裡不是難為情,而是感到一種孩童般的激動、振奮與好奇。——《真確》

求真習慣,你可以這樣練習

為了扭轉內建於大腦的直覺偏誤,我們要在平時建立「求真習慣」。所謂的求真習慣,並不是要你記得艱澀難懂的數據,而是能隨時覺察事實的真相。當我們學會扭轉對世界的錯誤觀點,就能建構新的思維,不再深陷於無謂的焦慮,為往後的人生發掘更多契機。

書中提出許多求真習慣的思維,我分享其中3項,期望能給你明察秋毫的力量。

1. 除了少數極端,也要看見多數中間值

雖然人們習慣將事情區分為二,但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,現實生活也不會如此斷然。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,都可能同時存在巨富與乞丐、貪婪政客與清廉政治家。但是極端畢竟是少數,多數族群仍屬於游移中間的情況。

即便壞消息比較容易被看見,但不代表生活就在變糟。我們不能只是透過媒體傳遞訊息,而是要主動挖掘新知,用不同視角看見存在於世界裡,多數人的各種樣貌。

2. 時常檢驗自己的想法

不過話說回來,如果我們不從媒體獲取資訊,要如何得知最新消息?我們究竟該相信誰,或是只能戰戰兢兢,信任經過時間驗證後的數據?

其實沒有那麼複雜,而且方法還很簡單,就是時常對世界保持好奇心。與人相處時,不僅只和認同你的人交流,而是要多接觸與你不同觀點的族群。聆聽這些與自己思維迥異的人如何闡述自己的想法,再把這些見解,當作有助於認識世界的寶貴資源。

3. 專業有侷限,用好奇的心態看世界

無論再如何博學多聞的人,都要對未知的事情保持虛心,畢竟沒有人會對世界全盤理解。因此,即便有些事實與原先認知不同,我們仍要能廣納異議,用好奇的視野看待世界的真實面容。

✏️ 延伸閱讀:學會建立框架,不被科技凌駕於你之上《造局者》閱讀心得

數據時代裡,追溯根源能重新了解世界

書中有句話我很喜歡:「有些事情儘管牴觸我們的既有認知,儘管顯得絕無可能,卻確實為真。」

直覺偏誤經常根深柢固地影響我們,但許多想法不僅狹隘,更侷限我們的未來。為了對抗無知,就必須追求真確來翻新知識。《真確》這本書,不僅是談論世界的真實模樣,同時也是在談論我們該如何真確思考未來的方向。

一但我們有基於現實的世界觀後,不僅會發現世界不如想像糟糕;甚至可以進一步思考,即便只是盡自己的微薄之力,也有機會讓世界越來越好。

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,正在發生自己從未理解過的事情;進而反芻內心,或許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,也能發現最真實的自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