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發生在我高中那年的事情,至今回想起來,仍讓我印象深刻。
這位朋友不僅成績名列前茅,課外活動也表現優異,無論是在師長或同學眼中,她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楷模。而在我心中,她更是一位聰明、努力又樂觀的人。至少在大學指考前,我都是這麼認為的。
指考成績放榜當天,她意外地無法進入第一志願,從拿到成績單那刻起,她便不管其他同學的眼光,直接在教室裡哭泣。我不知道從何安慰,總覺得考試失利的難受,需要靠時間才能釋懷。沒想到,隔天她進教室,我看見她的小腿內側和手臂滿是瘀青。
「妳這是怎麼回事?」我把她拉到教室角落不斷詢問,她才勉強地跟我說,其實從小到大,只要成績有一點退步,她就會遭到父親的毒打,甚至連媽媽也會遭殃。
「這就是為什麼,我一直很努力的原因。」她語帶哽咽,接著用堅定的語氣說,自己以後絕對不跟有暴力傾向的人交往,不讓這種無法管理情緒的人出現在身旁。
沒想到幾年過去,事實卻正好相反。
她上大學後的交往對象,竟然也會對她施暴。我在半夜接到她打來哭述的電話,驚訝地發現對方的個性,簡直是她父親的翻版;而她替自己辯駁的內容,也與當年母親原諒父親般雷同。
後來我才明白,生命早期的經歷,在成年後仍會深深地影響我們。唯有從內在創傷開始療癒,並探究行為背後的主要原因,才有機會重塑自我價值,也才能在未來展開新的契機。
「有一種療癒,會帶我們走上一條痛苦的道路,最終得到智慧。」——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
你發生過什麼事?行為將反應出你受過的傷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,作者為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.溫芙蕾(Oprah Winfrey)及創傷研究醫學博士布魯斯.培理(Bruce D. Perry)。他們在書中分享自己的經歷,以及受訪者們的真實故事,再藉由心理學與科學觀點,深入探討創傷的機制與復原本質。
有別於以往單純探究個人創傷的書籍,這本書用不同的角度,幫助人們同理行為偏差者,是如何產生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。舉例來說,在翻閱這本書之前,我難以理解那位高中朋友為何一再地選擇錯誤的人交往;也難以認同某些人遇到難以解決的困境,會以自殘、暴力,甚至藥物等行為來麻痺自己。
乍看之下,旁人或許會在第一時間認為「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?」然而,大多時候這些行為,其實是他們過去為了生存而建立的適應機制。若能以理解代替偏見,從「你發生過什麼事?」進一步探究他們過去的遭遇,或許就能幫助這些人敞開心房,近一步療癒內心受過的傷。
✏️延伸閱讀:拒絕關係束縛,如何逃離原生家庭的禁錮?
童年的遭遇,用一輩子療傷
我特別喜歡歐普拉在書中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。她從很小的時候,便知道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,母親為了賺取生活基本開銷,經常冷落她的需求,父親甚至在她出生後,才知道有這個孩子的存在。從小到大,她很少有「被愛」的記憶,一路走來,她都知道這輩子只能靠自己。
成為知名主持人後,歐普拉有許多機會訪談經歷創傷的人們,她發現自己與這些人的共同點,都是從小在缺乏愛的環境下成長。在成年後,不僅無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心中的匱乏,遇到令人沮喪的困難,也經常以不健康的方式尋求解方。
根據心理學家研究,人們在兒時感受到孤立或恐懼的感官經驗,儘管只持續短暫的幾秒鐘,都有可能會一直緊鎖在腦部深處。即便大腦持續發展,吸收不同的生活體驗,這些感受仍會建立在過去的創傷上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對某些人而言,與他人視覺接觸可能代表「我想理解你」;然而,對幼時經常受到家暴的人來說,則會解讀成「我不喜歡你」。明明是相同的狀況,卻會因為過去的經驗,產生極為不同的判斷。
也就是說,若你難以理解某個人的行為或想法,只要能探索他的過去,便較能以同理的角度看待這些遭遇是如何影響大腦運行。
「學會在當下的感受與本能反應之間拉出一點空間,就可以讓自己保持在現實中,並且最終贏得控制。」——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
創傷如同支離破碎的船,重組後仍能再度出航
不過話說回來,即便兒時創傷對我們的影響很大,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,仍可以在療癒的路上找到解方。書中將創傷比喻為船難,為了重建內在世界,首要步驟就是要正視這艘支離破碎的船。找到讓你安心的環境,敞開心房說出心中的創傷,哪怕只是幾分鐘的時間,都是療癒之旅的一大進展。
接著,進到這艘船中,在殘骸中尋找過往的碎片,重新經歷創傷的感受。唯有當你願意重拾過往的情緒,才有可能重塑新的世界觀。最後,用溫柔的口吻代替指責,反問自己「你發生過什麼事?」回頭看待自己的兒時遭遇,從內在核心探索創傷的根源,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✏️延伸閱讀:說不出口的痛,是難以辨識的傷《羞辱創傷》閱讀心得
重塑大腦思維,療癒他人也讓自己成長
我很喜歡歐普拉說的這句話:「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,能夠成為你的力量。所有時間、所有時刻,你都在培養堅強。」
老實說,有段時間我很難理解那位高中朋友,也難以理解新聞報導中,那些行為偏差者的表現。然而,閱讀完此書,我開始能同理這些人的行為,朋友因為家暴產生的創傷,讓她不斷想透過優秀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,同時逃避心中的匱乏。因此,只要我們能找到問題根源,就能用正確的方法重塑大腦思維,在療癒他人的同時也讓自己成長。
創傷的影響力時間很長、範圍很廣,唯有我們回歸到問題核心,找到「你發生過的事情」,才能打破先入為主的偏見,用正確的方法為自己療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