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發生在我高中那年的事情,至今回想起來,仍讓我印象深刻。

這位朋友不僅成績名列前茅,課外活動也表現優異,無論是在師長或同學眼中,她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楷模。而在我心中,她更是一位聰明、努力又樂觀的人。至少在大學指考前,我都是這麼認為的。

指考成績放榜當天,她意外地無法進入第一志願,從拿到成績單那刻起,她便不管其他同學的眼光,直接在教室裡哭泣。我不知道從何安慰,總覺得考試失利的難受,需要靠時間才能釋懷。沒想到,隔天她進教室,我看見她的小腿內側和手臂滿是瘀青。

「妳這是怎麼回事?」我把她拉到教室角落不斷詢問,她才勉強地跟我說,其實從小到大,只要成績有一點退步,她就會遭到父親的毒打,甚至連媽媽也會遭殃。

「這就是為什麼,我一直很努力的原因。」她語帶哽咽,接著用堅定的語氣說,自己以後絕對不跟有暴力傾向的人交往,不讓這種無法管理情緒的人出現在身旁。

沒想到幾年過去,事實卻正好相反。

她上大學後的交往對象,竟然也會對她施暴。我在半夜接到她打來哭述的電話,驚訝地發現對方的個性,簡直是她父親的翻版;而她替自己辯駁的內容,也與當年母親原諒父親般雷同。

後來我才明白,生命早期的經歷,在成年後仍會深深地影響我們。唯有從內在創傷開始療癒,並探究行為背後的主要原因,才有機會重塑自我價值,也才能在未來展開新的契機。

「有一種療癒,會帶我們走上一條痛苦的道路,最終得到智慧。」——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

你發生過什麼事?行為將反應出你受過的傷
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,作者為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.溫芙蕾(Oprah Winfrey)及創傷研究醫學博士布魯斯.培理(Bruce D. Perry)。他們在書中分享自己的經歷,以及受訪者們的真實故事,再藉由心理學與科學觀點,深入探討創傷的機制與復原本質。

有別於以往單純探究個人創傷的書籍,這本書用不同的角度,幫助人們同理行為偏差者,是如何產生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。舉例來說,在翻閱這本書之前,我難以理解那位高中朋友為何一再地選擇錯誤的人交往;也難以認同某些人遇到難以解決的困境,會以自殘、暴力,甚至藥物等行為來麻痺自己。

乍看之下,旁人或許會在第一時間認為「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?」然而,大多時候這些行為,其實是他們過去為了生存而建立的適應機制。若能以理解代替偏見,從「你發生過什麼事?」進一步探究他們過去的遭遇,或許就能幫助這些人敞開心房,近一步療癒內心受過的傷。

✏️延伸閱讀:拒絕關係束縛,如何逃離原生家庭的禁錮?

童年的遭遇,用一輩子療傷

我特別喜歡歐普拉在書中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。她從很小的時候,便知道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,母親為了賺取生活基本開銷,經常冷落她的需求,父親甚至在她出生後,才知道有這個孩子的存在。從小到大,她很少有「被愛」的記憶,一路走來,她都知道這輩子只能靠自己。

成為知名主持人後,歐普拉有許多機會訪談經歷創傷的人們,她發現自己與這些人的共同點,都是從小在缺乏愛的環境下成長。在成年後,不僅無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心中的匱乏,遇到令人沮喪的困難,也經常以不健康的方式尋求解方。

根據心理學家研究,人們在兒時感受到孤立或恐懼的感官經驗,儘管只持續短暫的幾秒鐘,都有可能會一直緊鎖在腦部深處。即便大腦持續發展,吸收不同的生活體驗,這些感受仍會建立在過去的創傷上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對某些人而言,與他人視覺接觸可能代表「我想理解你」;然而,對幼時經常受到家暴的人來說,則會解讀成「我不喜歡你」。明明是相同的狀況,卻會因為過去的經驗,產生極為不同的判斷。

也就是說,若你難以理解某個人的行為或想法,只要能探索他的過去,便較能以同理的角度看待這些遭遇是如何影響大腦運行。

「學會在當下的感受與本能反應之間拉出一點空間,就可以讓自己保持在現實中,並且最終贏得控制。」——《你發生過什麼事?》

創傷如同支離破碎的船,重組後仍能再度出航

不過話說回來,即便兒時創傷對我們的影響很大,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,仍可以在療癒的路上找到解方。書中將創傷比喻為船難,為了重建內在世界,首要步驟就是要正視這艘支離破碎的船。找到讓你安心的環境,敞開心房說出心中的創傷,哪怕只是幾分鐘的時間,都是療癒之旅的一大進展。

接著,進到這艘船中,在殘骸中尋找過往的碎片,重新經歷創傷的感受。唯有當你願意重拾過往的情緒,才有可能重塑新的世界觀。最後,用溫柔的口吻代替指責,反問自己「你發生過什麼事?」回頭看待自己的兒時遭遇,從內在核心探索創傷的根源,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
✏️延伸閱讀:說不出口的痛,是難以辨識的傷《羞辱創傷》閱讀心得

重塑大腦思維,療癒他人也讓自己成長

我很喜歡歐普拉說的這句話:「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,能夠成為你的力量。所有時間、所有時刻,你都在培養堅強。」

老實說,有段時間我很難理解那位高中朋友,也難以理解新聞報導中,那些行為偏差者的表現。然而,閱讀完此書,我開始能同理這些人的行為,朋友因為家暴產生的創傷,讓她不斷想透過優秀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,同時逃避心中的匱乏。因此,只要我們能找到問題根源,就能用正確的方法重塑大腦思維,在療癒他人的同時也讓自己成長。

創傷的影響力時間很長、範圍很廣,唯有我們回歸到問題核心,找到「你發生過的事情」,才能打破先入為主的偏見,用正確的方法為自己療傷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