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我都對「溝通」這件事感到好奇。有些人口才不見得很好,說話也不見得鏗鏘有力,但一開口就能打動人心,讓人感受到對方溝通的誠意;然而,有些人即便妙語如珠,面對大場面也毫不怯場,但卻說不上為什麼,你就是不想與他多談。

奇怪,語文的意義本來是用來傳遞訊息,卻因為聲音的表達差異,讓人有不同的感受。我想,隱藏在文字背後,必定有某種神奇的魔法,倘若我們能懂得使用,不僅會在無意間增添個人魅力,也會幫助人生展開成功的契機。

開口說話,是為了與他人連結;停頓,則是為了和自己連結。

先聽懂,再開口
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有溫度的溝通課》,作者是羅鈞鴻,人稱小虎老師,他是一名聲音教練,致力於幫助人們挖掘聲音中的理想狀態。書中由自己的經歷出發,透過多年的教學過程,分享人們該如何在口語表達背後,展現出真正的內在動機。

在作者剛開始講課時,傳授的都是外在的技巧,隨著一段時間過去,他發現若能幫助學員整理內在感受,便可以突破許多以往教學的盲點。舉例來說,當他要學員發出較大的聲音時,有些人儘管努力練習,仍舊無法達成任務。

後來他才發現,有別於著重於外在技巧,而是由「內在」引導,讓學員找到開口表達的動力時,聲音才終於擺脫束縛。原來,在我們發出聲音之前,內在聲音都很熱鬧。聲音只是一個現象,不能僅靠外在的肌肉控制發聲,更重要的是順暢的內在溝通。

值得留意的是,這本書並非傳統的表達力教學,而是深入剖析「聲音」的定義。作者在書中的開頭,便系統化地帶領讀者循序漸,藉由聆聽自己、聆聽他人,進而理解好聲音的思維,不僅幫助讀者建立自信,也能從中看見更真實的自己。

別讓焦慮破壞你的表達能力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歷,會因為溝通對象不同,而改變自己的聲音風格與語氣;期望透過良好的互動,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。換句話說,倘若我們能善用聲音的變化,也能幫助人們理解溝通的意涵,進而與人們更順暢地對話。

我很喜歡書中對「聲音」的形容,如果將表達比喻成一道料理,我們的說話內容,就是料理的各種食材,而我們發出的聲音,就是食物呈現的模樣。

當廚師準備上一道日式料理給客人吃,客人應該會很期待日式烹調的過程,但上菜後卻發現,不僅擺盤凌亂,食材看起來也不美味,品嚐的意願當然就會降低。

是的,每個人都會有對溝通的需求,但在過去,聲音的表達很容易被忽略,無意見錯過許多機會。舉例來說,有些報告內容很好,但演講者卻過於焦慮,上台時只想趕快結束報告,讓人無法愉快地吸收講者要傳遞的資訊。

這讓我想到《質感說話課》中,作者潘月琪也提到,我們不只要會說話,也要學習有質感的對話。溝通技巧並非是要輕聲細語,而是建立自己獨特的表達習慣,從文字與語氣中與人產生連結,幫助你在溝通時更加順暢。

✏️延伸閱讀:探索語言表達,讓你說話更有力量《質感說話課》閱讀心得

3種秘訣抓住聽眾注意力

書中分享許多提升溝通力的技巧,其中我整理出3種與你分享,希望能幫助你獲得更多力量。

方法1. 找到聲音的方向,讓人聽見你的想法

所謂的「表達」,就是把話語送到對方耳邊,確實將想法傳遞出去。因此,當我們發出聲音的時候,除了開口之外,也要將「表達意圖」傳送到對方身上,讓人知道你想說的話。

試著思考一個情況,一個表達意圖強烈的人,你會感到他說話很有熱情,也會讓人更有聆聽的動力;相對地,若一個表達意圖較弱的人,你會覺得他說話沒自信,甚至在對話時會忍不住分心。也就是說,在傳遞話語時,要讓聲音聽起來有被送出去的感受,你的聲音也會更有自信。

方法2. 讓聲音有感情,不需要特別表現

許多人會由「現象」來認識聲音,意思是我們雖然聽見聲音本身,卻沒有考慮聲音發出來之前的內在運作。當然,如果在開口說話的時候,滿腦子都在想著如何控制聲音的高低起伏,也會顯得不自然,甚至做作的聽不下去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有些人說話時會習慣用「然後」當連結詞,但若你在講話的過程中,刻意地提醒自己「不能再說然後了!」你可能會突然不知道怎麼說話。

對此,作者建議大家,在練習表達時不要特別思考接下來要怎麼做,而是專注在分享文字的內容。

方法3. 「慢」是焦慮的解方

有些人講話不流暢,是因為內心感到焦慮,而要改善緊張感,可以養成一個好的習慣,就是懂得在話語之間適度留白。在說話時,只要發現自己的狀況不對時,不妨創造短暫的餘裕,讓話語間稍作停留,便是減緩焦慮的解方。

我很喜歡作者對說話留白的想法,他認為開口說話,是為了與他人連結;停頓,則是為了和自己連結。許多人都認為話要說的多才叫精彩,事實則是相反,在話語中的停頓不僅有正面的意義,也是提升良好溝通的核心。

聆聽自己的聲音,讓改變由內而外發生。

先感動自己,才會讓人感受誠意

「每個人的聲音天生都是好聽的」讀到書中的後半段,我看見這句令人感動的話。

每個人的聲音都是都承載一個人的生命歷程,不僅會受到個人特質影響,也會因為環境背景而有所差異。因此,要讓說話的音色更好,讓彼此溝通更有溫度,絕對是可以靠後天學習而進步。

最重要的是,當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內在思緒,就能夠過聲音表達內心,在聲音的傳遞過程中,同時表達最真實的那個自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