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氣晴朗的下午,正好你與好友到河畔上野餐。原本輕鬆的午後時光,卻被遠處的一陣救命聲打斷。

沿著聲音尋去,發現原來有小孩溺水,急需救援。救人如救火,你二話不說便跳入河中救人。救起小孩後,正慶幸挽救了一條小生命,上游處卻傳來漸行漸近的救命聲,原來又有小孩溺水了!下意識地,你再次跳入河中救人。

然而,詭異的事一再發生,不斷有小孩從上游處掉進河裡,你和朋友則不斷的施救,而在岸上被你們救起的小孩已能湊齊一支足球隊。

問題一再重複,你的朋友終於安耐不住,不再下河救人,詢問之下,朋友回復你說: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我要到上游看看是哪個傢伙一直把小孩丟下來。」

也許你說得沒錯,什麼事都不會發生;但你必須承認,如果真的發生了,一定會是一場大災難。——《上游思維》

人總是喜歡解決問題,卻不是預防問題

以上的畫面甚是詭異,實際發生的機率幾乎可被忽視。但相同類型的事,其實在每個人的身邊一再發生

人在面對問題時,總是習慣性地解決眼前的問題,如同看見不斷有小孩溺水,人下意識會選擇一再搶救,卻不是如朋友後來的做法,到上游找出問題的源頭,防止問題再度發生。

舉例而言,夫妻爭吵,雙方想到的補救方式,是哄對方開心,而不是深入探討爭吵的根本起因;孩子學業不佳,父母只想到讓孩子多上補習班,而不是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遇到阻礙,導致學習能力下降。

今天要來讀的書《上游思維》正是一本探討人在面對問題時,不自覺掉進思維謬誤的書籍。本書作者丹・希思(Dan Heath)發現,現代人總是喜歡解決問題,而不是防止問題發生。

在本書的開篇,希思便描述開頭提到的詭異畫面,用於刻畫出人在解決問題時的兩種思維模式:下游思維與上游思維。

所謂下游思維,指的是人在問題發生後只處理燃眉之急的事。如同開頭描述的畫面,一再有小孩溺水,人只會不斷搶救,卻不是思考小孩為何溺水。反之,上游思維則是指人在面對問題時,除了解決表面問題,也會深入發掘問題的起因。如同畫面了的朋友,會到上游找出小孩掉進河裡的原因。

簡單而言,擁有下游思維的人,面對問題時只著眼於問題的表面,反之,擁有上游思維的人,除了解決問題,還會深入發掘問題的根源。

強調一點,作者並不否定下游思維的重要性,畢竟若小孩溺水還不趕緊救起,這可能會害了一條性命。但關鍵是,人除了要解決問題,也要找出起因,預防相同的問題再度發生。

兩則故事的教訓:忽略問題,成本慘重

要分享的第一則故事,是書中作者分析的案例。

2012年,旅遊網站智遊網(Expedia)的主管在分析自家公司數據時,發現一件明顯不過,卻無人解決的問題:58%的顧客透過網站預訂旅遊行程後,會致電客服尋求額外協助。

雖然尋求客服支援是尋常事,但線上旅遊網站最大的賣點在於自助服務,讓顧客以更便捷的方式,辦妥旅行的相關事宜。若顧客在使用自助服務後,依然需要手動尋求額外協助,則與自動化的初衷大相徑庭。試想,若一家標榜能自助刷卡付費的加油站,但刷卡機器常年故障,令客戶加完油後需到櫃檯找店員印收據單,刷卡付費的策略是否多餘?

此外,顧客較常致電客服,應是一個顯而易見、易於引起公司注意的問題。但公司內並無人專責「減少顧客來電量」的項目,所以才無人察覺問題,所有人都陷入下游思維,只專注解決來電客戶的提問

經過計算,智遊網在2012年收到的售後來電約有兩千萬通。若一通電話的客服支出為5美元,智遊網在客服成本上便已支出一億美元!這也是作者提醒讀者的一件事:若人只保持下游思維解決問題,要付出的成本與代價不容小覷。

這一點我深感體會,但付出的代價並不是金錢,而是一個人的人生發展,是多年前發生在我家人身上的故事。

胞弟的憾事

胞弟在兒時因父母的忙碌,缺少了親子陪伴。由於出生那年正值經濟蕭條,父母的工作更是受到干擾,前景坎坷。為了維持生計,父母把較多時間投入在工作上,卻沒照顧到童年時期的弟弟。也因此,胞弟心生孤獨感,日後也因缺少關愛的緣故,演變成焦慮症。

長大後的我,為此事深感愧疚。心想,若我能多陪伴弟弟,悲劇便不會上演。但事實上,我只比胞弟年長4歲,兒時的我,心智不可能如現在般成熟與細膩,能照看胞弟當時的心靈。

回想過去,每次胞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,都會被我、爸爸、媽媽用下游思維來解決。譬如,每當遇到學習難題,我會叫弟弟到課本上尋找答案或自行思考。考試不及格,父母會讓弟弟多上補習班,請教老師、同學。

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不用心,胞弟的心靈越發孤獨,加上不善交際,學校的霸凌事件更令他感到自卑與厭世,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,而焦慮症在此時也逐漸成型。

人常會如此,當問題到達嚴重的地步時,才知道災難的降臨。

由於弟弟的自殘行為,我們才注意到他的心靈有創傷。而經診斷,胞弟的確患上焦慮症。

患上焦慮症並不好受,看到胞弟受心病折磨的模樣,實在心如刀割。夜裡時會無故吶喊,緊張時會啃咬指皮,一切一切的發生,始於許多過去毫無用心的回應。

所幸在病情爆發時,我們陪在他身邊,並且用了許多時間、淚水、心力幫助他一同邁過這道坑洞。而我們做的,便是細心傾聽他對過去的感受,一同到上游尋找焦慮症的源頭。

他現在過得很好,而且焦慮症也終於根治。聽到他說一切已是過去,珍惜現在最重要,也令人欣慰與釋懷。經過這件事,我也學到:無論是多小的問題,如果不徹底解決,任由問題一再發生,在未來則可能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劫。

我選擇解決這個問題,並不是因為自己必須這麼做,而是我有能力這麼做,也因為這個問題有解決的必要。——《上游思維》

結語:幸運不是常有的事,趕緊找到問題根源

撰寫本文是希望你知道,人生中不是每件事都有可補救的餘地,若相同的問題一再發生,便說明該問題背後定然藏有更深層的問題有待解決。學會上游思維,便是要你學會正視問題,以防問題發展至無法挽回的地步,令人後悔莫及。

或許你有留意到,我在前文中特別用粗體多次提到「一再發生」四個字,想以此提醒你關注身邊不斷發生、並且還未徹底解決的問題。

幸運不是常有的事,胞弟的康復絕對有幸運女神的眷顧,因為他有過輕生的念頭,稍有差池,他與我便是陰陽相隔,這將會是一輩子都無法補救的事。所以在日後,每當你遇到問題時,請在當下自問:「這個問題的上游在哪裡?」好讓自己正視問題,防止問題惡化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