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這篇文章的早上,我碰到一件令我稍有感觸的事。
由於某些原因,有一支筆掉入了家中的三角鋼琴內部。筆掉落的位置大概是譜架下方的空間,但還好我能從琴蓋與琴身連結處的縫隙看見它,所以想嘗試把筆勾出來。
可不論我怎麼嘗試,就是無法拿到這支筆。無奈之下我只好放棄,以免對鋼琴造成損傷,但我的心情也因此變得沮喪;不是因為拿不到這支筆,而是感觸自己在工作上,也有一支向來「拿不到的筆」。這支筆,就是寫好一篇文章的筆。
感觸之餘,我察覺每個人都可能需要一支能寫好文章的筆。因為在工作上,人通常要寫電郵、議案、傳工作簡訊,呈現自己的想法;而你的寫作能力越強,就越能組織好自己的說詞,讓別人更好懂。
所以,今天我希望藉著《取材、執筆、推敲》這本書,跟你分享如何寫東西的心得,才能更好傳達自己的想法。
一本值得反覆品味的寫作指南
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古賀史健(Fumitake Koga),他是一名撰稿員,此前與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合著過譯有31國語言的全球暢銷書《被討厭的勇氣》。
古賀從事寫作工作已有多年,對「寫作」的課題有許多深入的研究和體會。因此,他想透過《取材、執筆、推敲》這本書,跟讀者分享自己寫作上的心得。
閱讀此書,讀者能學到如何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寫手,也能學到如何寫出一篇啟發人心的文章。但我更喜歡此書的一點是,作者不強求讀者用固定的寫作套路或模型去寫作,以免寫出索然無味的文章;反而要讀者依循幾個寫作的原則,寫出屬於自己的好文章。所以我才認為,此書是一本值得一再回味的寫作指南。
然而,光是讀完這本書,無法立即提升你的寫作能力,因為寫作是一項必須長期精進,才能看見成果的能力。不過閱讀完此書後,我還是發現了寫作上的一項重要能力,是你可以立即掌握,快速提升自己文章品質的。這個能力,就是「編輯」能力。
每個人都要學會「編輯」能力,才能寫出有品質的文章
這裡要說的「編輯」並非編輯一本書的編輯人,而是針對單篇文章的編輯,通俗來說可以想像成是修稿。許多時候,人第一次寫好的文章,都有邏輯和節奏上的瑕疵,所以學會編輯能力,可以幫助你提升文章的品質。這就如同攝影師拍照,即使拍好的照片取景、構圖都很完美,但事後他們也會在電腦中編輯照片,提升照片的品質。
換言之,文本小至跟朋友傳的簡訊,大至跟上司提的議案,人都必須去編輯自己所寫出的東西,才能更好將訊息傳達出去。
不過如何編輯文本是一門必須練習的能力,因為我也經常編輯自己的文章,文章的品質卻不見得總是理想。藉著閱讀此書,我發現編輯文章,原來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。
1. 結構的強韌性
寫作是組織想法的活動,因此需要穩固的結構去組織內容。否則,內容的前因後果混亂,會讓人讀到一頭霧水。文本的結構就像房子的筋骨,若房子的筋骨不夠強韌,房子就會容易坍塌。
作者提到,我們可以依循「主張、理由、事實」的結構,審視自己文本的結構強韌性,因為這通常是人理解資訊的認知順序。
以我為例,我是從事翻譯工作的自由工作者,所以不時要撰寫電郵,向客戶提案。而作者提到的文本結構,就能幫助我審視提案的品質。
首先,我可以問自己:「我是否有簡要提出這份提案的主張?」再來,「我是否有清楚說明理由,支持自己的主張?」最後,「我是否有提供數據、客觀事實,證明自己的主張和理由不是片面之詞?」
簡單說,只要依循作者提到的結構審視文本,你就能鞏固文本的結構,讓你更好傳達資訊。
缺乏結構設計能力(建構力)的寫手,即使有文采,也寫不了長篇文章;即使寫出來,也會讓人感覺搖搖欲墜、眼看就要崩塌似的。——《取材、執筆、推敲》
✏️延伸閱讀:你不是沒實力,而是輸在不會表達《99%的人輸在不會表達》閱讀心得
2. 資訊的稀有性
然而,「有料」的文章不只是結構穩固而已,內容也一定要獨特,才吸引人閱讀。
作者就提到,要寫出獨特的文章,關鍵就在於「資訊的稀有性」,也就是審視文章是否有包含那種「只有在這裡才能讀到的東西。」
我認為,在寫提案或部落格文章的文類時,資訊的稀有性特別重要。因為這類文本都是人展現獨特觀點的地方。然而,在通訊發達的現代,任何人都可能接觸過你認為「稀有」的資訊。那麼,如何才能在文本中加入真正稀有的內容?
對我而言,答案是說故事,而且是說自己的故事。因為自己的故事,永遠都跟別人不同,所以一定稀有。
況且,人也是喜歡聽故事的生物,若你在編輯文章時,能在先前提到的「理由」和「事實」中加入故事元素,就能更吸引人傾聽你的主張。
換言之,編輯文章的第一步是從高處審查文章結構,以確保文章的根基穩固。第二步則是審查文章內部,檢視是否有引人入勝的稀有資訊。
只有當內容含有「某些只在這裡才讀得到的東西」時,才算具備根本性的價值。即使是卸任元首回憶錄、知名人士訪談錄等個人特質強烈的著作,也一樣遵循這項原則。——《取材、執筆、推敲》
✏️延伸閱讀:如何增加自己的表達力?一副好口才,不如一則好故事《黏力》閱讀心得
3. 課題的鏡射性
作者特別強調,光是有穩固的文章結構以及稀有的資訊,無法保證你所寫的東西能深入人心。因為若你的文章沒有「課題的鏡射性」,他人是不會願意閱讀的。
課題的鏡射性,簡單說就是你寫的東西,是否有像鏡子一樣,反映讀者的問題、需求。若文章內容與讀者無關,讀者自然不會閱讀。因此,作者提醒寫手一定要在文章中加入「課題共有」的元素,也就是在文章中寫下跟讀者有關的內容。
而我自己的延伸解讀是,你要在文章中具體寫下讀者面臨的問題,從這個問題中感到的苦惱,輔以自己的故事跟讀者產生共鳴。
簡單而言,人的注意力通常只關注跟自己有關的資訊。若文章要寫得深入人心,除了文章結構要穩固、內容包含稀有資訊,文章也要與讀者有所關聯。
要讓原稿足以成為擁有內容的作品,需要一些「能讓它變成自己的事」的要素。——《取材、執筆、推敲》
✏️延伸閱讀:學會寫作,將是你人生的重要武器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閱讀心得
結語:磨好自己的筆尖,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
以上三點,就是我想跟你分享此書的重要資訊。雖然掌握這三點,不能立即讓你成為頂尖寫手,但卻能幫你提高自己的文本品質。
閱讀完此書後,這三點也是我記憶猶新的內容。也許是我覺得,它們就像三支我現在需要的螺絲起子,用以打開鋼琴,取出那支「拿不到的筆」。
雖然學習後我還是發現,自己只不過是正在靠近這支「拿不到的筆」,但只要我在寫作的路上有所前進,就代表終有一天我會拿到這支筆。
同樣的,你的寫作能力也不該受限於上述三點而已,也要自己去摸索更多寫作上的心得與技巧。這樣的學習態度,才可讓你磨好自己的筆尖,寫出屬於自己的好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