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,每當遇到新的問題,我們只要動動手指,便能在網路上搜尋各種解答。我們深信那些「專家」提供的知識,也願意依循眾人分享的準則,總覺得只要跟從大家的腳步,問題就會找到解方。
然而,你是否曾思考過,在社群媒體盛行,以及假新聞不斷充斥生活的現在,所謂的「知識」,也可能是一種假象?
每個人都比自己想像的更加無知,對於正確的知識也一知半解,最可怕的是,我們對這樣的情況渾然不覺;一段時間過去,甚至會因為錯誤的資訊,做出以致於影響人生重大的決定。
世界越來越複雜,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。——《知識的假象》
專業的知識,可能是一種假象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知識的假象》,作者是史蒂芬・斯洛曼(Steven Sloman)及菲力浦・芬恩巴赫(Philip Fernbach),他們致力於歸納與推論,幫助人們理解世界是如何透過因果關係來運行。
書中的前半段,作者從演化及心理學的角度出發,深度剖析人們是如何進行思考;後半段則是由「知識共同體」展開,從認知科學理解人的思考模式,探究許多我們從未懷疑,甚至是深信不已的「知識假象」,進而幫我們做出最棒的選擇。
事實上,倘若我們只依靠腦中有限的知識和推理模式,絕對不會擁有現在完備的思考能力,人們之所以可以不斷思考,是因為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腦袋獲得大量知識。舉例來說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業能力,當你在某個領域需要協助時,你會馬上想到找該領域的專家幫忙,甚至直接上網搜尋,就能用最快的效率解決問題。
作者認為,雖然我們的頭顱限制了腦袋的大小,卻無法劃定知識的疆界;所謂的知識,其實是衍生至整個環境,進而造就豐富的世界。
✏️延伸閱讀:建立新思維,讓你重新了解世界!《真確》閱讀心得
蜂群思維的危害與優點
心理學家曾提出蜂群式思維(Hive Mind),指的就是一種集體思維。在蜂巢中的每個小蜂巢都會各自分工,如同人們在各自領域努力,分享自身經歷與知識,形成一個廣大的知識圈,讓世界得以有效率地運行。
乍聽之下,這或許是優點,但其實也存在許多堪憂的危機。
因為過度倚重別人與環境幫自己儲存知識,就可能錯過真正的美好體驗,甚至無法掌握資訊的精髓。舉例來說,許多人都聽過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,但通常是藉由電影或卡通間接認識愛麗絲,而不是直接閱讀由路易斯.卡洛爾(Lewis Carroll)精彩的書籍創作。
我們只能藉由他人的知識與經驗認識事物,導致腦袋中的東西並不全面,最糟糕的是,我們對許多知識都得過且過,畢竟世界已將勞力分工,我們當然也不用勉強自己學習更多。
✏️延伸閱讀:講求快速的時代裡,要如何重建自主思考的能力?《思考外包的陷阱》心得
3種方法做出明智的決定
老實說,在讀這本書時,我不斷檢視自己過去的經驗,許多時候,人們會無意間陷入思維盲點,認為跟從大眾的選擇,就是正確的決定。對此,作者在書中分享許多觀點,我從中整理出3種方法與你分享,希望能幫助你有新的力量。
方法1.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
首先,我們都該理解,世界之所以會產生知識的假象,是因為我們把專家所知的專業,當成自己已知的技能。然而,真正的教育並非審視自己擁有的知識,而是看見自己缺乏的知識,唯有放下傲慢與偏見,才有機會看到知識的界線。
方法2. 取得未經過濾的專家意見
除此之外,有時候我們過度仰賴專家的意見,反而會讓決策產生盲點。這讓我想到暢銷書《思考外包的陷阱》也提到類似的概念。每位專家在各自的領域中固然擁有深厚的知識,但在複雜的事件裡,因為有許多瑣碎的問題拼接,我們更要多方面取得未經專家過濾的意見,除了可以讓自己不會過度聚焦外,也可以藉此提煉出新的洞見。
方法3. 檢視已知的認知
仔細觀察許多成功人士,他們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特質,而其中一項就是深知自己的時間有限,在做決定時,必須仰賴專家的輔助與資源。當然,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盲從他人的決策,在尋求協助時,必須要結合各種思維,並懂得自我思考,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。
假象也許美好,但跟無知一樣,都不算是好事。——《知識的假象》
審視知識,才能避免陷入假象的深淵
在書的一開頭,就出現了這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:「世界越來越複雜,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。」
在現今社會中,我們必須學會整合來自各處的專業資訊,同時也要克服對專家的依戀;讓外界的知識成為人生的輔助,而不是盲目地釋出生命主導權。
生活充滿各種不確定性,聰明的人懂得在這樣的狀態裡找到優勢,也懂得時常抱持懷疑的態度看待人生,用謙卑的心態面對未知領域。你要知道,唯有當我們善用正確的方法,就能為自己開闢新的方向。
或許,那些習以為常,甚至深信不疑的知識,都可能成為荒誕的假象;而在未知的世界裡,其實埋藏更多寶貴的知識,等著你去發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