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,當心中產生一絲與他人期望不同的想法時,便會有自我責備的感受,這種情緒宛如綑綁人生的裹腳布,讓人窒礙難行,隨時提醒自己「做錯」事情,久而久之便在心中產生強大的罪惡感。

罪惡感並不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,容易產生罪惡感的人反而是師長眼中的好學生、主管底下的好員工,甚至身旁的好夥伴,因為習慣「循規蹈矩」生活,一旦想法偏離他人期待,內心便浮現自責的感受。

為什麼會產生罪惡感?

心理學家更進一步研究,人類在3到5歲時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,這個階段的小孩喜歡問為什麼,「為什麼車子會動?」「為什麼魚會游?」「為什麼人會呼吸?」若能適時給予正向回饋,就能滿足這個階段的需求。

反之,若未能在這個階段了解小孩的心理狀態,反而在接受問題時給予負面回饋,像是「別問那麼多。」「長大後就知道了!」就會在童年埋下不被允許發問的種子,讓罪惡感逐漸在內心發芽,壓抑自己的欲望,轉而順從他人的要求。

於是長大後逐漸成為別人眼中的「爛好人」,總是將別人的期望擺在第一順位,即便偶爾有想反抗的情緒,最後也會被罪惡感壓的喘不過氣。結果,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,反而壓抑自己成長的渴望,只要不盡人意,就會第一時間認為是自己的問題。

最可怕的是,當我們越有這種卑微的想法,身邊就越容易吸引用情緒控制你的人。除了用言語數落你的不對,也會用各種方式令你恐懼,而你不但無意識的接受這些質疑,更理所當然承載一切指責。

擺脫負面情緒,不再受自責所苦

幾年前我決定報考研究所,希望藉由更高的學歷以提高職場亮點,不料這個想法遭到家人強烈反彈,原因在於,沒人能確保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換來的學歷,能否得到應有的回報。 家人甚至保守的認為,與其多念一份學歷倒不如用心考取公職,穩定過完接下來的人生。

「是呀,穩定的工作不是更好嗎?」

「但究竟怎樣的回報才算是值得?」

「怎樣的人生才叫成功呢?」

此時的我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,我應該順從心中的渴望,還是服從家人的期望?我開始感到不安與罪惡,若我忤逆家人,是不是就成為不孝順的人?

在猶豫報考與不報考的拉扯過程中,我悟出許多道理也掌握幾項原則,進而成功擺脫罪惡感,最後很慶幸自己堅持夢想的勇氣,也建構出獨立的思考能力。

擺脫自責的情緒需要練習,或許無法短時間就改變原本的個性,但若可以掌握幾項觀念,便能離自由越來越近。我靠以下三個步驟達到目標,希望也可以讓你獲得一些勇氣,找回人生主控權。

步驟1:找出罪惡感的根源

我們鮮少會因為忤逆陌生人感到自責,但卻會在違背家人時感到罪惡。心理學家發現,人會產生自責主要原因來自於人性最根本,也可能最強烈的情緒——愛。

因為愛自己的孩子,所以做父母的人未盡到該有的責任時,便會感到內疚;因為與喜歡的人交往,當關係產生衝突時,潛意識會先將原因導向自己。

而當時的我,正是因為過度在意家人的想法,在心中產生巨大的罪惡感,因為「愛」而想要「犧牲自己」,認為只要放下原有的堅持,就能換取關係的延續。

諷刺的是,愛不等於犧牲,甚至犧牲所換來的愛也不是愛。理解這樣的想法後,我便開始思考罪惡感產生的真正原因:害怕讓家人失望、害怕做錯決定、害怕沒有能力。

我發現自己除了因為在乎家人的感受而自責外,另一個原因來自於——害怕,害怕堅持已見後的結果不如預期,與其面對未知的恐懼,不如就順從他人的決定。

步驟2:找出解決方法

面對問題的根源後,便要積極找出方法解決,雖然罪惡感源自於無法控制的童年陰霾,但仍可以靠正確方法擺脫困境。

當我理解自責的情緒是源於害怕,此時要更進一步思考的是,如何才能消除恐懼?

舉例來說,與其擔心讓家人失望,倒不如思考要怎樣才不會讓他們擔心;害怕自己做錯決定,那就用更縝密的態度思考未來;如果是沒自信呢?那就開始累積能力。

我們必須誠實面對心中的感受,找出情緒產生的原因,唯有專注解決事情,才會建立強大的內心克服負面情緒。

倘若你已經敞開心胸,並抽絲剝繭找出情緒產生的根源,但仍因為違背別人的期許而跟自己過不去呢?

步驟3:割捨別人的課題

別人的情緒雖然會影響心情,但不應該影響決定。最後我掌握一個信念,便是《被討厭的勇氣》提到的關鍵:割捨別人的課題

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,獲得別人的認同雖然重要,卻絕非必要。得到家人的支持會加深我的動力,但若未能遵循他們的期許,我也該為自己人生做決定。

畢竟,如何選擇人生是我的事情,而他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,也是他們的課題。

這樣的想法適用於任何事情,不論是職涯選擇、生活觀念甚至人生規劃,都不該讓任何人干預你的課題。我掌握住這個關鍵,盡力解決他人的擔憂,但不全盤滿足別人的渴望,因為剩下的課題,應該交由每個人自己處理。

結語

人類從古至今就過著群居生活,我們會透過朋友得到歸屬感,也能在團體生活中感到滿足,藉由不同角色的轉換達到心中的渴望。

然而,當群體互動日漸緊密,人際關係就會逐漸複雜,交流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情緒。除了正面能量外,我們也經常在與他人交流時產生負面感受。

在關係中感到罪惡自責的情緒並不健康, 若我們可以勇敢面對自責的真正原因,並找到方法解決,最後懂得割捨,就能拋開罪惡感帶來的落寞。

每種情緒背後都藏著最真實的需求,我們應該找出需求的真正原因,而不是讓他人掌控自己,學會處理自責的負面感受,未來在每段關係中,就能更自由的做你自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