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「斷捨離」整理術在市面上興起一股熱潮,起先這是由「雜物諮詢管理師」山下英子,透過瑜伽學到放下心中的執念,並開始過著「斷行、捨行、離行」的生活。後來她更進一步將這樣的概念,延伸到收納管理的領域,並出版《斷捨離》與大家分享其中的涵義,也讓這3個字成為收納管理的新代名詞。

所謂的斷捨離,指的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捨去多餘的雜物,並不斷重複「斷」和「捨」的過程,最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

許多人都有囤積東西的習慣,喜歡讓衣物占據大量的生活空間。隨著時間的累積,環境也堆滿不必要的物品,像是過期的食物,或是多年未穿的衣服。最可怕的是,明明知道東西用不到,卻又「捨不得」丟棄。

而斷捨離的核心,便是要我們在整理的過程,思考這項物品是否「適合自己」,而非考慮東西是否能繼續使用。主詞永遠都不會是物品本身,而是自己。

當我們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,就能在整理時清晰地做出判斷,也才會留下真正值得放置在空間的東西。透過「斷捨離」的思考過程,不僅還給自己乾淨的生活空間,同時也整理心中雜亂的思緒。

清出心靈空間,讓生活充滿更多可能性

仔細想想,人際關係上常遇到的問題,跟在房間囤積過多雜物的心態如出一轍。我們總喜歡替生活做「加法」,希望可以討好所有的人,在不同的圈子裡與大家維持良好的互動。即便有些關係早已生變,心靈空間被不必要的雜物占據,我們卻鮮少檢視這些問題,任憑大量事物囤積在心裡。

同樣,我們也該嘗試套用斷捨離的概念,以自己為出發點,時常檢視自己在關係中的真正感受。若心靈空間充滿不必要的「雜物」時,就該鼓起勇氣斬斷不值得的情誼,並懂得放下心中的糾結,脫離過去對人際關係的束縛與執著。

我們都該理解,再美好的關係.都有可能遇到變質的那一天。唯有騰出更多的心靈空間,才有位置留給未來更適合的人,也才有機會發展更多可能。

✏️延伸閱讀:開始對周遭的朋友反感,或許是一種「成長」信號

關於斷捨離,我們可以這樣執行

值得留意的是,斷捨離的目的並不是要人一味地清出空間,擁有空曠的居住環境。而是要我們透過思考,讓空間只存在真正適合的物品;因此,我們也不需要果斷地斬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
舉例來說,若想要減輕社交負擔,可以先由「減少數量」開始做起。像是清理社群媒體的追蹤人數,退出不必要的群組,或是減少參加其實沒有那麼自在的聚會。

除此之外,也要時常檢視自己的內心,若意識到自己與朋友處在一種不對等的關係時,也要勇敢地為自己設下界線,必要時主動為友情劃下句點。

當然,在斷絕這些友情的過程中,一定會有許多回憶糾結。此時就要掌握斷捨離整理術的另一個重點:要以「現在」是否需要這項東西,作為保留與否的重要依據。 

每個人都該理解,即便曾有再美好的相處,有些關係只適合保存在回憶裡,並不適合現在的自己。在割捨這些情感的過程中,就像是捨棄堆滿在空間,但早已用不到的雜物。或許會不捨,也可能會留念,但唯有願意脫離對有毒關係的糾結,才能還給自己乾淨的心靈空間,讓生活留下真正值得的夥伴。

害怕孤單,其實是與生俱來的基因

不過,簡單的「斷捨離」三個字,執行上確實不容易。

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明知道自己處在一段不適合的關係,卻無法果斷放下,害怕自己會因此孤單。若你正處於這樣的情況,先不要怪罪是自己不夠勇敢,事實上,這一切都與人類的基因有關。

在遠古時代,人類為了生存必須與主流的觀念保持一致,盡可能地融入人群,並維持種族的凝聚力。唯有這樣才會在危機發生時,受到群體力量的照顧,在生理與心理上受到保護。

而這樣的基因流傳至今,仍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。人類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渴望與他人做連結,嬰兒時期我們在父母的照料中成長,學齡期則仰賴同儕的陪伴,直到成年後也會透過朋友、同事,甚至伴侶來豐富自己的生活。

能與他人交流,並得到群體的認同,似乎成為我們生活上重要的一環。也因此,當我們鼓起勇氣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時,或許能理性上判斷出不適合自己的情誼,但實際要進行斷捨離的過程,情感上仍會陷入自我糾結的困境。

✏️延伸閱讀:丟掉生活瑣事,只擁抱最重要的事《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》閱讀心得

有意義的取捨,讓生命只留下對的人

斷捨離不僅是收納管理的方法,也是自我探求的工具。人生就是不斷地做選擇,持續斷捨離的行為後,留下來的物品會有兩種:一種是本來就很珍惜的事物,另一種則是回過神才發現重要的東西。而這兩類物品,都將帶給我們的生命重要的意義和訊息。

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能擾亂我們的內心,或許透過人際關係的互動,可以增加我們對自己的認同,但生命中最重要的主人永遠是自己。

我們不能貪婪地什麼都想要,朋友也不是越多越好,唯有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,好好的檢視心中的想法,懂得斷絕不適合的關係,割捨糾結已久的回憶,在反覆練習的過程後,最終我們都將學會釋懷。當擁有多餘的心靈空間時,也才有機會讓給未來更適合的人選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