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上,你是遇到難題就會退縮的人嗎?

比如,當你看見老闆批評你的工作成果,是否會令你感到壓力,進而失去改正自我的動力?或者,當你感覺自己有用心工作,但成果卻不太理想,令你對自己失去信心?

在今天要分享的書《正向專注力》就提到,當人面對重大且困難的問題時,往往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想法,導致自己失去做事的動力與信心。而想重拾做事的原動力,關鍵在於改變自己對眼前難題的處理方式。

掌握 RSF 心態,應對生活上的難題

正向專注力》一書由兩位作者所著,他們分別是傑森.塞爾克(Jason Selk)和愛倫.里得(Ellen Reed),兩人也是一起共事十多年之久的工作夥伴。他們的工作主要研究運動界、商界、藝術界中的精英人士,是如何擁有卓越表現的。

在此書中,兩位作者分享了一種簡稱為 RSF 心態的「解方導向專注力」(Relentless Solution Focus)心態,帶領讀者學會像精英人士一樣,遇到難題時能夠迎難而上。

然而,什麼是 RSF 心態?用一句話來解釋:RSF 心態教人遇到難題時,第一時間專注尋找解決方案,而非聚焦難題帶給自己的負面感受。

書中強調,儘管 RSF 心態的道理很容易明白,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。因為一般人面對問題的預設反應,不是展現 RSF 心態,而是另一種叫 PCT 的心態——「以問題為中心的想法」(Problem-Centric Thought)。而 PCT 心態使人遇到難題時,只會關注問題帶給自己的負面感受,以及聯想事情可能會有的糟糕結果。

你搞砸了某件事情,自己的心態就開始只想著那件搞砸的事。接下來,「以問題為中心的想法」像龍捲風開始旋轉,把你整個人都吸了進去。——《正向專注力》

✏️延伸閱讀:認清人生中的風險,才知道安於現狀的危險!3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要避免安於現狀《意志鍛煉》閱讀心得

負面想法的成真率很低,聚焦問題只會令人感到無力

書中有句話說:「大部分人,大半輩子都在擔心可能會出錯,而剩下的時間則用來想著自己沒有的一切事物。」

我認同這句話,因為人的大腦具有預測功能,讓人在遇到難題時,會不斷預測事情可能會出現的糟糕結果。然而,人的思想一旦出現負面想法,這些想法就會持續增長,令人對問題感到更加無力,進而不敢面對問題。這些都是展現 PCT 心態所帶來的後果。

但兩位作者希望我們體認到,儘管人聯想再多的負面想法,這些想法應驗的可能性都非常低。

根據一項據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SF)的研究顯示,人的大腦每天會產生12,000至60,000個想法,而其中負面的想法就占了80%。

然而,書中也有研究指出,人一天中所擔心會發生的糟糕事,其實只有15%的機率會成真。近幾年的研究也發現,人所擁有的負面想法的成真率更只有8.6%。

換言之,事實一再指出,負面想法只有很低機率會應驗,若人將心思擺在想像負面結果,是無法解決問題的。若真的想解決問題,人就得學會訓練自己,將面對難題的預設反應,設定成「專注尋找解方」。 

以下我為你整合出書中提到的3種訓練方法,助你設定自己面對難題時的預設反應。

專注在問題,會降低自信;專注在解決方案,則會大幅提升自信。自信心高的人,更容易訓練,也會更有效率地進步。——《正向專注力》

✏️延伸閱讀:過度聚焦在負面想法,也會引起令人焦慮的「小對話」!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閱讀心得

3種訓練方法,培養 RSF 心態

方法一:運用心智黑板,要求自己思考尋找解方

圖 心智黑板(取自《正向專注力》)

如圖所示,你可以想像自己心中有塊心智黑板,黑板上分別有「問題」以及「解決方案」兩欄。一般情況下,人的預設反應會選擇在「問題」欄位下,填入許多負面的想法。

然而,作者希望我們將注意力,從「問題」欄位轉移到「解決方案」欄位。當你在「問題」欄位寫下一個問題時,就要在「解決方案」欄位填入可行的解方。

比如,當人發現工作報告寫得錯漏百出時,不應該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做不好這件事,而是要在「解決方案」欄位中,寫下自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的解方。解方可能是,要更謹慎地調查資料、釐清報告的邏輯正確性、引用對題的案例等。

簡單說,只要人懂得運用心智黑板,聚焦在設想解決方案,面對問題時就能抱有 RSF 心態。

方法二:一次專注改善一件事

然而,有時候難題會嚴重到讓人不知所措,所以才會激發人的逃避心理,不敢直面問題。此時,你不妨問自己:「我能做些什麼,改善目前的情況?」這個問題可以引導我們抱有 RSF 心態,讓我們根據目前的難題,想出第一步的可行解方。

想出第一步的可行解方,是擁有 RSF 心態的人面對問題時該有的做法。因為這可以讓人知道一次只要專注改善一件事,最後就能解決問題。這令我想起自己以前練習箭術(archery)的經歷。

以往我在練習射箭以及備賽時,很苦惱如何提升自己在特定射程的準確率。但有一次,一位外地來的教練跟我聊天時,提點了我幾句,讓我茅塞頓開。這位教練提到,比起苦惱怎麼提升特定射程的準確率,不如先射好弓上的那支箭,只要一次專注射好一支箭,成績自然會變好。

同理,當我們要解決一個難題時,比起去思考怎麼一次性地解決難題,不如專注做好第一步,然後接著做好第二步、第三步,直到完全解決問題。

✏️延伸閱讀:提升專注力,是你最強大的武器!

方法三:心智訓練,訓練自己經常運用 RSF 心態

書中提到,人的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icity),意指在一生中,人都可以透過學習、練習來改變大腦的思維習慣。因此,我們也能善用大腦的這項特性,訓練自己擁有 RSF 心態。怎麼做呢?方法是執行「自我認同宣言」(Identity Statement)這種心智訓練。

比如,你可以擬定一份自我認同宣言,並且每天朗讀一遍。宣言文中可以寫下:「我每天遇到難題時,都要迎難而上,積極解決問題。」這份宣言的內容因人而異,但關鍵就是讓人產生一種自我認同,讓大腦培養起 RSF 心態的思維習慣。

簡單說,只要每天都朗讀一遍自己寫下的自我認同宣言,就能發揮大腦神經可塑性的作用,讓你培養起積極解決問題的習慣。

從現在開始,只要你一感受到負面情緒,就是在提點你,一定要替換自己專注的事物了。——《正向專注力》

✏️延伸閱讀:堅持2個月就能養成新習慣,但人為什麼就是辦不到?3個你必須搞懂的習慣養成關鍵《學會改變》閱讀心得

結語:專注尋找解方,才能成功解決問題

我在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這篇心得提過自己發生車禍的經歷,現在回想起來,覺得自己那時候能逃過一劫,要感謝當下的自己懂得專注尋找解方。

我記得當時的自己受困在車廂裡,手機已經無法使用,連車門也無法打開。但所幸的是,我沒有身陷在恐懼的情緒中,而是冷靜思考解決方案。

若我沒記錯,我告訴自己要不斷用手肘撞擊車窗,先製造一條逃生出口。當車窗破開後,我又告訴自己要抓住斜坡上的青草,不斷向上爬行。成功回到陸地後,我再次告訴自己要記得招手,向路上的行車求救。

那次的經歷,每次回想起來都歷歷在目。但從中我學到重要的一課:不論面對多困難的問題,只要臨危不亂,專注思考解決方法,人終究都能解決問題。

同樣的,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,但只要磨煉好自己面對難題的心態,我們就能迎難而上,解決所有問題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