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,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挑戰。大多時候我們可以透過努力做出改變,而有些事情,卻在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伴隨著你我的一生。像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連結,以及每個人的原生家庭。

我們與家人之間,最珍貴的連結往往源自於彼此的關係,然而諷刺的是,許多人也因為這層關係受到心靈的禁錮。因為「孝順」而獲得父母認同的感受,就像是被鎖在牢籠裡的寵物,因為「聽話」而得到主人的獎勵。看似能短暫擁有心靈的解放,實際上卻過著不自由的人生。

然而,這樣的思維模式,究竟是以「愛」為前提的交心,還是以「條件」作為導向的交易?我們應該依循關係對我們的綑綁,還是要找到方法,勇敢為自己人生綻放?

關係是最珍貴的連結,也是最傷人的禁錮

幾年前,公視播放的劇集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引發熱烈討論,許多看過的人都心有戚戚焉,因為劇中所描繪的故事,都有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。

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劇中一位名為茉莉的小女孩,不僅乖巧懂事,學業上的表現也非常突出。就讀第一志願的她,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用心栽培,尤其是茉莉的媽媽,更將畢生精力傾注在小孩的身上,竭盡所能培育出好的下一代。

到目前為止,聽起來似乎是個讓人稱羨的家庭,對吧?

然而,戲中最驚悚的一幕,是某個平凡的夜晚,茉莉獨自一人走到房間陽台,表情非常絕望地往下跳,結束了她短暫的一生。

在故事的後半段,茉莉的媽媽因為難以承受打擊,便決定透過特殊方法,進入女兒生前的意識。藉由女兒的視角,才發現自己過去對孩子的期待,都是茉莉心中最大的傷害。

其實,這樣的劇情正是社會家庭的寫實。父母以「愛」為名的需索,搭配「為你好」三個字的箝制,在許多人的成長背景中,都成為不必要的禁錮。或許有些人真的能成為父母期待的模樣,但長期處在這樣的壓抑中,不僅會失去真實的自我,也會失去因為「愛」而連結的親子關係。

是交心還是交易?我們都不該「物化」關係

人們越來越習慣以「物化」關係的方式來處理各種問題,而忽略每個人都是有情感的獨立個體。舉例來說,有些父母會認為,自己因為小孩而做出許多犧牲,理所當然孩子長大後要懂得孝順。甚至會把「養兒防老」掛在嘴邊,把教養當成交易,預設目標期許小孩照自己的計畫前進。

倘若我們沒有妥善處理這樣的親子關係,除了會讓人在成長過程中感到巨大的壓力,也會形塑出低落的自我認同感,並在無意間養成了「被物化」的習慣。

我自己就有過經驗。過去有段時間我曾是大家眼中的「濫好人」,不論是朋友、同事或是伴侶,我總是把他人的想法擺第一順位,即便心中感到委屈,也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情緒。

那時的我認為,只要別人喜歡我,那麼忍耐一點也沒關係。直到某次被分手的經驗,徹底擊垮我的信心。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,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「不值得被愛」的人。

當我和朋友述說心中的想法時,才發現這種感受並不健康,於是我仔細探究自己的過往,才發現是原生家庭的枷鎖,在無意間形塑了我的性格。從小被教育要「聽話」才能獲得認可,進而習慣以服從他人的方式,建立起自我價值。

直到透過大量的閱讀與學習,我才終於有新的體悟,或許人們無法斷絕關係帶來的束縛,但若願意正視問題,就有機會擺脫原生家庭的禁錮,為自己開創新的人生。

我們一出生就與外界有許多連結,每個人都能透過努力,自由地選擇想要的朋友、適合的同事,或是更好的伴侶。但唯一不能選擇,且難以割捨的就是原生家庭。

對有些人來說,原生家庭如同上天給的禮物,當人生遇到困難時,家人永遠是最強大的靠山;但有些人則不那麼幸運,不僅沒有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,也因為親子關係裡的枷鎖,長期受到假愛之名所行的控制。可是父母的教養不是一種兌現的過程,交心,永遠不應該是交易。

「我的一生都被你毀了,所有希望都在你身上,拿什麼回報我?」——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

其實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當我們感到自己正受到關係的束縛時,首先要做的,就是坦然地接受自己的背景。沒有人能選擇要出生在怎樣的家庭,但我們可以透過努力,決定未來要過怎樣的人生。

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要學會拋下原生家庭給我們的負面感受,建構出獨立的思維模式。或許「孝順」是種美德,父母給予我們生命,也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情,但是大家都該為自己而活,不需要為了任何人的期望,而影響自己的人生。

除此之外,經濟獨立也極為重要,若心靈真的受到強大的禁錮,不妨試著搬出來獨自生活。距離能讓親子關係產生美感,也能給自己在壓抑的生活中有喘息的空間。

唯有願意正視關係裡的問題,並找到方法改善,才有機會逃離原生家庭的枷鎖。當我們擁有獨立的思維,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。更重要的是,若有機會成為父母時,也才能擺脫過去的陰影,培育出擁有健康心靈的下一代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