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或許對 KPI 這個詞不陌生,但不一定聽過 OKR 管理法,更不用說拿它當作績效衡量的指標。
在1999年時,當時英特爾(Intel)執行長安迪.葛洛夫(Andy Grove)提出新的管理工具——OKR(目標與關鍵成果),透過制定目標(objectives)及搭配適合的關鍵成果(key results),讓組織得以順利運行。
由於 OKR 有別於以往「結果論」為導向的 KPI 考核標準,企業組織不再以獎懲、評鑑制度為重,這項新工具的出現,使得許多傳統企業放棄 KPI 作為唯一考核標準,甚至連 Google、LinkedIn 及 Twitter 等跨國企業也紛紛將 OKR 納入新的管理辦法。
什麼是「OKR」?
你沒看錯,OKR 的出現,竟然讓許多企業放棄沿用原有的 KPI 指標。這不免讓人看到好奇,同時也是我對《執行OKR,帶出強團隊》這本書有興趣的原因。
作者保羅.尼文(Paul R. Niven)及班.拉莫(Ben Lamorte)皆為 OKRsTraining.com 的夥伴,亦為國家認可的 OKR 教練,致力於將團隊導師的教法普及化。
書中清楚地解釋 OKR 的定義,所謂的 OKR 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就是目標和關鍵結果,它是一套溝通工具,幫助組織內的人了解最新目標,並了解如何達成。
在 OKR 系統下,員工要先制定目標(Objective),接著擬定2-4 個能量化的關鍵結果(Key Results),最後明確標定「達成目標」與「未完成目標」的因應措施,透過組織共同努力達成目標。
值得留意的是,員工在訂定的目標時,必須符合 SMART(Specific、Measurable、Achievable、Relevant、Time bounded)原則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相較於設定「要讓營業額成長」的目標,若能定出「淨利要較去年同期成長10%」則更能明確且可量化標準,讓 OKR 系統發揮最大效益。
✏️ 延伸閱讀:目標總是無法達成?你必須學會的 SMART 目標設定法!
OKR 與 KPI 的不同之處
看到這裡,不知道你是否有體會到 OKR 的優勢?
先承認,我在剛開始了解 OKR 這個系統時,我心想,這不就是常見的KPI衡量指標嗎?只是稍微換個名稱罷了。直到我仔細探究,才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,並能理解 OKR 之所以會在近年竄起的原因。
OKR 和 KPI 的最大差異之處,在於設定目標的順序。KPI 是由上到下的溝通,先由主管階級討論出目標,再針對會影響結果的因素設定檢測標準,最後佈達給員工;而OKR 則偏向平行溝通,讓員工訂定明確的目標,再以目標回推需要達成的事項。
簡單來說,KPI 是「執行別人要我們做的事」,OKR 則是「我們主動想做的事」。前者在過去經常讓員工視「成績」為最高指標;後者的目的並非要考核團隊或員工,而是隨時提醒每一個人將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任務,確保當前的努力能往目標邁進。
當然,這不是要我們斷言哪一種績效工具比較好,就我看來,KPI 與 OKR 並不衝突,OKR 若運用得當, 可以彌補 KPI 的不足之處,而當組織中有過多偏離企業願景的 KPI 指標,就能用 OKR 工具適時地聚焦,重新發想全體員工能一起努力的關鍵指標。
3種在 OKR 常見的問題
不過話說回來,每種工具都各有優缺點,也不會有同一種工具適用於全世界的人。對此,作者在書中列出許多輔導企業導入 OKR 時常見的問題,我從中整理出3種,希望能幫助你使用時更加流暢。
1. 必須獲得高階主管的支持
書中不斷強調,OKR雖然是由員工制定目標,但不應視為第一線部門專案,而是整個組織要努力為共同的目標前進。因此,在使用此管理法時,務必確保每項環節能受到主管支持,唯有如此,才會讓部門之間交流更加順暢,也會讓組織往相同的目標前進。
2. 設定有企圖心的目標
制定好目標是成功的一半,在設定目標時,要建立有企圖心且非量化的目標。
是的,雖然先前一再強調目標需能量化衡量,但在最開始訂立目標時,要能描繪出團隊共同的想像,推動團隊開創更好的契機,才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。
3. 避免「由上到下」的流程設定
OKR 新手常犯下的錯誤,是持續仰賴高階主管設定的標準,進而當成自己的目標,然而,這樣便失去 OKR 的意義。OKR 之所以受到歡迎,是因為團隊是由下到上共同努力,因為每位員工的貢獻,讓企業得以展現獨特性。若是參考他人的標準,不僅會失去 OKR 的意義,也會讓成功率大幅降低。
簡單說,OKR 應該由員工的視角來制定屬於員工認同的標準,進而由下往上串連到整個組織的利益,讓每個人在過程中都能發揮與自身切身相關的最大效益,共同達成組織的目標。
✏️ 延伸閱讀:生活越自律,人生越自由,三種擺脫拖延症的關鍵要素
思考框架改變,生活將會有所不同
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,多年來人們應用 OKR 的方式已有所調整,我們應該把管理工具實際應用,根據自己實現的目標加以調整,成為專屬於你的方法。
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,而身為團隊領導者,就必須要制定團隊認同的目標,並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持續改善。
坊間有許多工具供我們使用,但最重要的是,滲透其中的思維,靈活運用在生活上。唯有如此,才會讓我們做事時更有動力,也才會在管理制度上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