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我的健康檢查報告上,出現異常的紅字。

一般來說,有紅字當然要注意,但也不用過於焦慮,畢竟現在醫療發達,若發現有異常,只要儘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妥善處理。然而,當時我某項檢驗指數,不僅出現紅字,更是高於正常值的13倍。

是的,當時替我做健檢的醫師,也明白這個結果過於異常,他並沒有多說什麼,甚至連安撫的話也吝嗇對我說,直接安排我到專科掛號,並進行一連串更精細的檢測。

老實說,這樣的程序讓我非常擔憂,而等待檢查結果出爐的那一週,更有許多過去從未思考過的事情盤繞在我腦中。

「我生病了嗎?」

「我該不會罹癌了吧?」

「我人生就要這樣結束了嗎?」

諸如此類的情緒,一瞬間侵襲我的內心,我很害怕,真的很害怕。這是我第一次因為健康而感到煩憂,當時除了害怕生病,更怕留下遺憾;擔心那些規劃好的夢想,還沒來得及完成,人生就被迫中斷。

第一次了解「痛」跟「痛苦」的差別,痛就只是痛而已,持續不斷且看不到盡頭的痛,是痛苦。

突然發現,人生只剩下3年
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人生很難,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》,作者吳東軒畢業於台大心理系,甫從名校畢業的他,理應握有光明的未來,卻在一次的檢查發現,自己確診罹患率只有四萬分之一的罕見疾病。這個疾病會有大小腫瘤不停地在體內生長,嚴重者會癱瘓、失明、失去聽力,甚至終身無法自理。

自從被宣告生病的那一刻起,作者的人生從此踏上不同的道路,經過反覆又折磨的治療過程,他悟出一些道理。儘管在治療的過程中,他也免不了病痛中的自怨自艾,但正是因為這些經歷,激發出困境中的韌性。

最後,他終於明白自己想用怎樣的方式度過餘生,透過別無僅有的生命經歷,與讀者分享你我都應該更勇敢的往前邁進。

除了「加油」,還可以更任性的生活

成為一個病人後的他,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「加油」。通常作者聽到後會禮貌性地說一聲謝謝,但經常是苦笑在心底,因為每當聽見加油這兩個字,就像是提醒他要再更努力才行,而這個努力不是為了遠大的夢想,而僅是為了能活下去。

除此之外,成為病人後,他也深刻體驗到另一種感受。在他的世界裡,宇宙就像是崩毀般失去運轉的能力;但對世界而言,它依然不斷運行,不為任何人停下腳步。

精神科醫師伊莉莎白・庫伯勒・羅絲(E. Kübler・Ross)曾提出著名的「庫伯勒・羅絲模型」(Kübler・Ross model),也就是常聽見的「悲傷五階段」。當人們遇到災難性的重大悲傷事件時,可能會經歷五個獨立的階段,而這五個階段分別是: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及接受。

然而,作者並沒有陷在沮喪的情緒太久,反而很快地接受這個疾病,甚至樂觀地認為,是因為這個疾病,讓他與家人之間的情感更凝聚。不僅可以選擇做喜歡的工作,也能更任性的選擇想過的人生。作者更坦言,這個世界因為他生病了,而給予更多包容,因此讓他可以更理直氣壯的生活。

✏️延伸閱讀: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閱讀心得:為了未來而活,將使我們更不懂得生活

那些倒數的日子,只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

閱讀完這本書,我的內心沉沉的,同時也想到不久前讀的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。倘若以平均壽命80歲來說,人生最多也不過4千個禮拜,假使過程因為生病或意外而被迫中斷,那麼我們真正能活著的時間,其實並不久。對此,作者分享自己在有限的日子裡,想要如何好好的生活。

1. 人生有限,不必侷限在時間的框架內

即便努力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,但當下的每一刻,也都是一去不返的存在。不再只是將目光放在遠方,偶爾也要停下腳步,享受你正在經歷的現在。我們應該拋開「做好每一件事」的迷思,全心全意地擁抱當下的日常。

2. 懂得享受當下,才是真正的體驗人生

我們以為很多事未來會去做,但其實很多事未來根本不會做。我們預期能擁有時間,但其實時間根本不會為任何人停留。與其執著於未來的美好,不如實在地享受當下的每時每刻,體驗屬於自己最獨特的生命。當然,這並不是要你不去計劃未來,也不是要你不再努力,而是要你知道,唯有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當下,才會真正感到「活過」。

3. 人生很短,不要徒留遺憾

我很喜歡九把刀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你現在要在意的事,應該是十年後還會在意的事。」假使一輩子都一直為別人而活,試想有一天,躺在病床上無法自由行動的時候,是否會為這一生感到遺憾?

很多人寧願犧牲當下,去換取未知的未來;寧願用別人的建言,幫自己做其實沒有那麼喜歡的決定。

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,但能在有限的時間裡,發揮無限可能。從今天起試著改變思緒,讓夢想搭配行動力,開始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決定。

身為一個病人已經很辛苦很累了,我可以不要加油嗎?

不再煩憂瑣事,悟出人生的真理

當讀到書中這段話時,我感到一陣酸楚:「大家都在自己的人生上前進,只有自己被困在醫院裡,一直卡在那裡。」這並不是一本心靈勵志書籍,作者也仍在與疾病對抗,但一字一句,都能讓人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。

回想起當初的自己,等待檢查結果的那一個禮拜,真的陷入無盡的焦慮循環。原來,在面臨健康可能出現問題時,人才會開始珍惜原本平凡的日子。最後很幸運的,檢查結果並無大礙,只要稍作治療就可以恢復健康。

生命會在哪一刻結束,並不會有人知道,儘管無法掌握每一件事情的走向,但我們可以享受每一個當下,並重塑想要的人生,展開屬於你真正嚮往的旅程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