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你目前的工作狀態嗎?想提起勁處理任務,心中卻感到抗拒;想趕快完成重要報告,卻一再拖延;你想起身做事,但就是缺乏動力。

這種狀態幾乎任何人都會遇到,它是一種暫時失去工作熱忱的表現。不過,只要找回工作動力,人便能重燃工作熱忱。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書《內在驅動力》,書中提到的三個關鍵要點,便可助你找回工作動力。

依靠內在驅動力,激發工作熱情

此書作者是薩拉斯.吉凡(Sharath Jeevan),專職幫助他人重燃工作熱忱。吉凡創辦並領導 STiR 教育機構,主要幫助新興國家的教師、學生重燃教學跟學習的動力,因此,他也被譽為「內在驅動力全球領導先驅」。

在創辦 STiR 前,吉凡一直苦尋激發教師工作熱忱的方法。一開始他以為,只要提高教師的薪資、工作待遇,便可激勵教師用心教學。但後來他發現,自己的想法大錯特錯,外在獎勵無法起到激勵作用。

反之,引導教師回顧工作使命、鼓勵教師交流教學心得,更能點燃教師的工作熱忱,令教師自發性地提供優質教學。吉凡進一步研究發現,原來重啟工作熱忱的關鍵,不是依靠外在獎勵,而是重啟人們的「內在驅動力」(Intrinsic Motivation)。

無論是員工或雇主,只要喚起工作的內在驅動力,我們這輩子花在工作上的九萬個小時就會備感充實,不會活像是跑馬拉松的耐力賽。——《內在驅動力》

什麼是內在驅動力?

內在驅動力,是指一股由內而外推動人做事的動力,它有許多別名,比如內在獎勵、內在動機或內在因素等。

在心理學的範疇,有兩個較為知名的理論談論內在驅動力:「雙因素理論」(Two Factor Theory)以及「自我決定論」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),而且兩者頗有淵源。

「雙因素理論」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德烈.赫茲伯格(Frederick Herzberg)所提出。這個理論是指,外在因素如金錢、工作待遇難以驅使人真心想要工作,頂多不討厭工作而已。若人要真心喜歡工作,就要找到自己的內在因素,比如使命感、信念等。

之後,該理論被兩位學者理查.萊恩(Richard Ryan)和愛德華.迪西(Edward Deci)發揚光大,創造出意思相似但更扎實的「自我決定論」。他們花了三十年時間,研究內在驅動力在不同領域的效果。結果跟預期相同,內在驅動力才是讓人維持衝勁的因素。

值得一提,迪西本人也曾做過一項有趣的相關實驗。

一美元的獎勵,也能消除內在驅動力 

這項實驗主要探討外在獎勵對於做事動機的影響。迪西找來一群學生玩拼模型遊戲。

實驗有三道關卡,學生必須用手上的模塊,依照實驗提供的樣本拼出相同的模型。但事實上,實驗的目的正是讓學生拼不出相同的模型。此外,迪西吩咐實驗人員在每道關卡期間,藉故離開以便觀察學生的後續行為。

在關卡一時,兩組學生的表現沒有太大差別。但在關卡二,有趣的事情發生了。

在關卡二開始前,迪西提供了一美元的獎勵給其中一組學生,但另一組則不變。在金錢獎勵的驅使下,有獎勵那組的學生投入了更多的時間拼模型。

但來到關卡三時,迪西取消了獎金制度。沒想到的是,接受過獎勵的學生組失去了挑戰的動力。整體實驗結束後,他們寧可無所事事,也不繼續嘗試拼模型。反觀另外一組,他們還在嘗試解決這個根本無法解決的模型問題,而且比關卡一投入更多的時間。

迪西之後也做過幾個類似的實驗,結果都發現,外在獎勵會消除人的內在驅動力,一旦失去外在獎勵,人便會失去做事的動力。

找到三把鑰匙,啟動你的內在驅動力 

所以,不論你要成就任何事,想維持長期的衝勁,就要啟動自己的內在驅動力,而要做到這點,便仰賴我們找到吉凡說的三把鑰匙:使命感、自主權、專精度。

1. 使命感 

根據吉凡的定義,「使命感」是指清楚自己的行動如何幫助與服務他人。它之所以能啟動內在驅動力,是因為助人為樂的正向情緒,能使人更有動力做事。

這令我想到可敬的醫院清潔工故事。

耶魯大學教授艾米.瑞斯尼斯基(Amy Wrzesniewski)曾訪問幾位醫院清潔工,她想知道為何他們能夠樂在工作。這些工友回答,他們不把自己看作打掃工人而已,也是在病人、家屬需要關懷時,能伸出援手的醫護人員。正是這種使命感,驅使他們樂在工作。

換言之,使命感可以轉變你看待工作的角度。當你失去工作熱情時,你要問自己:「我的工作如何幫助他人?」「這份工作的使命是什麼?」只要找到你的工作使命,就能重啟你的工作動力。

工作是實現人生使命感的主要途徑,也是我們幫助與服務他人的關鍵。——《內在驅動力》

2. 自主權 

另外一把鑰匙是「自主權」,亦即擁有自己決定事情的權力。擁有一定程度的工作自主權,確實可以令人感到快樂和滿足,進而喜歡自己的工作。

你的工作該耍廢,還是值得拚》一書中有寫到,人對工作是否滿意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在工作上的自主權。

換言之,若你想重啟工作動力,可以嘗試思考:「在工作上,我有什麼事情可以自己決定?」「我可以簡化哪些工作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?」「我能否透過自己的能力,提升服務品質?」只要你發掘可以自主改變的工作面向,自然就有動力繼續工作。

3. 專精度

最後一把鑰匙是「專精度」,亦即你個人能力的精進程度。一個人的能力高低,不僅可以讓人更好地傳達使命、幫助他人,還可讓人實現自己的抱負,從中獲得滿足感和動力。

刻意練習》一書便提到,在精進個人能力時,我們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喜悅。因為看見自己有所成長,是無比滿足的事情。此外,當我們將磨練而來的能力用於工作上,並且獲得正向反饋和賞識,也會助長我們對工作的喜愛。

換句話說,重啟內在驅動力的最後一把鑰匙,就是精進自己的工作能力,並且將之用到工作上,獲得正向反饋與賞識。如此,我們就能重燃工作熱忱。

重燃工作的內在衝勁就像是中了大獎──而且可以做得到,需要的是專心致志和領導有方。——《內在驅動力》

結語:經常添補內在驅動力,維持工作熱忱

說來,人總有失去工作熱忱的時候,就像汽車也有用光汽油的時刻。不過你我皆知,我們未必在用光汽油時才記得添油;同理,我們也未必在失去工作熱忱時,才記得尋找自己的工作動力。

你可以經常回顧自己的使命、釐清自己的工作自主權、持續精進自己的工作能力,打造一個經常添補內在驅動力的習慣,讓自己保持工作熱忱。這一點,我認為非常重要,也是我在此書中領悟到的一點。

我希望你能夠如此,這樣,你才不會再為失去工作熱忱而煩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