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是剛出社會的那段歲月,我從競爭激烈的面試場合脫穎而出,順利進入世界級的企業。當時身邊的同事幾乎都是名校畢業,或是擁有專業證照,在工作上表現亮眼。對比職場資歷趨近於零的我,居然有幸成為其中一員,自然感到相當光榮。

然而,這種開心的感覺維持不久,取而代之的情緒是恐懼與困惑。

「我程度差別人一大截,怎麼可能會被錄取,他們一定是被我騙了。」

「我根本無法做好事情,是主管高估我的能力。」

深陷自我懷疑的我,為了避免被「拆穿」假象,於是我加倍努力工作。即便得到同事與主管的認同,我仍持續感到不安。因為我總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,都只是僥倖以及尚未被人戳破的謊言。

直到多年過去,我驚訝地發現,原來許多人都曾有類似的心境:明明已經非常努力,卻仍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懷疑。在偶然翻閱書籍後,才發現原來這就是「冒牌者症候群」。

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?

冒牌者症候群(Imposter Syndrome)是由兩位心理學家波林.克蘭斯(Pauline Clance)和蘇珊.艾姆斯(Suzanne Imes)提出。他們訪問超過150位高成就的專業人士,研究結果發現,這些在外人眼裡是「人生勝利組」的一群人,幾乎都曾強烈地感到自己配不上目前的成就。

他們堅信自己現在的成就,全是因為運氣好,或是受到貴人相助。大家誤以為他們很優秀,但實際上卻是場騙局。這樣的感受並不是謙虛,而是真切地感到自己如同擺放在博物館裡的贗品,只要被有心人士觀察,隨時都會被識破出局。

於是,在這樣的壓力下,他們不但無法享受努力後的成就,反而活在自我懷疑與恐懼之中。一旦這些心理狀態影響生理,就可能導致腎上腺素激增、心跳加快等症狀。

弔詭的是,當你做得越好,反而感覺越糟。而你的解決方法就是繼續前進,直到再次獲得認同,又會陷入擔心被看穿的恐懼,不斷輪迴直到精疲力竭。

你不需要一直努力才能變得更好,因為你現在的所有獲得,都是你的值得。——《冒牌者症候群》

冒牌者的根源與成因

奇怪,這些擔心被「看穿」的觀點,到底是如何產生?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享受成就;有些人卻害怕被識破?關於這個問題,在暢銷書《冒牌者症侯群》中提到,最主要的根源是來自於原生家庭。

人在出生時,因為大腦尚未發育完全.此時的我們就像是一塊海綿,能輕易地吸收外界給予的觀點。由於沒有足夠的判斷力,幾乎所有資訊都會被認定為「事實」。他人的言行舉止與互動方式,都將成為我們價值觀的基礎。

倘若你在幼兒階段,經常受到正面誇獎,就會有較多的自我認同感;反之,若你在成長過程經常被父母灌輸「你很糟糕」等負面訊息,就會在潛意識裡,深切地感到自己的無用。

於是,即便將來成為一位成功人士,你仍會在心中感到衝突與矛盾。因為你深信自己的成就都是僥倖,現在所擁有的一切,都是他人高估你的能力。終有一天會被人看穿,變回幼年時那個被大家認為沒用的自己。

延伸閱讀:就算沒人認同你,仍然要自在地做自己《做自己就好》閱讀心得

面對「我不配」的心魔,你可以這樣處理

然而,回顧過去的人生並不是要你指責任何人,而是要你破解存在於內心根深蒂固的思維。畢竟父母只是依造自己的成長經驗,做出他們認為對你有益的事。我們仍可以透過練習,與脆弱和不安培養出平衡的關係。

倘若你正處於冒牌者症候群的心境,我分享三種心理學家提供的方法,希望能幫助你面對害怕被拆穿的心魔,往更好的方向前進。

方法1. 外化冒牌者的聲音

每當你深陷自我懷疑,並不斷湧出「我不配」的想法時,你要先認清這些並不是你真實的心聲。自我批評的聲音如同喜歡欺負人的惡霸,他只是虛張聲勢想讓你害怕,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替你著想。

你要知道,我們的感受只是一種想法,並不是真實情況。不需要一味地被冒牌者的負面情緒干擾,而是要奪回人生主導權,抽離這些不必要的想像。

方法2. 內化自己的新聲音

用新語言和自己對話並不容易,但有趣的是,當我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正向部分,大腦也會自然地容納這些訊息。

舉例來說,你可以想像一位仁慈的人會如何支持你,接著善用這些素材,在心中創造一股正向的聲音。每當你有好的成就,就不吝嗇地用這股力量勉勵自己;倘若結果不如預期,也要溫柔地告訴自己:「你做得很好,你已經很盡力。」

方法3. 瞭解沒有人可以面面俱到

是的,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人,也不會有人可以面面俱到。我們可能是表現優秀的員工,卻在家庭生活過得一團糟,但這不代表我們是失敗的人,我們仍專注於自己的人生,並期望自己可以越來越好。

不要害怕與人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,而是用溫柔的態度接納自己。你不需要出類拔萃才會讓人喜愛,而是你原有的特質,就足以讓人欣賞。

人生中大多數的事都需要一點運氣,但這不表示你的成功不算數,或是應該打折扣。——《冒牌者症候群》

你擁有的一切,是努力後的兌現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感到自己是冒牌貨,我們在不安與缺乏自信中游移。有些人選擇用過度努力來逃避,或是認為必須對自己嚴厲,才會促使自己前進。

然而,許多自我懷疑的聲音,都不一定是我們真實的樣貌。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的影響,但我們可以鼓勵自己,用仁慈的態度看見內在的樣貌。

記得,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完美,你的努力也不需要擔心被拆穿。即便成功需要一點運氣與偶然,但你要相信,現在所擁有的一切,都是你努力後的兌現!

延伸閱讀:《另我效應》閱讀心得:用你的秘密人格,在重要時刻超常發揮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