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學習上,我總是有著一個苦惱:不知道怎麼做筆記,才能有效學習。尤其讀了好多書,也做過筆記,卻只能記取近期學過的知識。這種學習苦惱,我想你也能有所體會。

直到前陣子瀏覽部落格文章時,我偶然看到了《卡片盒筆記》這本書。買下此書閱讀後,我發現書中提到的卡片盒筆記法,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效,還能提升人整理資料的能力。因此,今天我想跟你分享這本書,帶你了解如何做筆記,才能取得高效學習的效果。

什麼是卡片盒筆記?

撰寫此書的作者是申克.艾倫斯(Sönke Ahrens),他是一名德國學者,任教於德國杜伊斯堡——埃森大學(University of Duisburg-Essen)。艾倫斯撰寫此書的目的,是想分享讓他獲益匪淺的「卡片盒筆記」(Zettelkasten Smart Notes)。

卡片盒筆記法,是由已故的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.魯曼(Niklas Luhmann)所發明。他正是靠著這套筆記法,曾用一年不到的時間,考取就任畢勒費爾德大學(University of Bielefeld)社會學教授的所需資格。還在之後的三十年間,出版過五十八本著作、發表過四百多篇學術文章。可以說,魯曼是一位多產大師。

到底什麼是卡片盒筆記?為什麼它能協助魯曼做到如此多產?

書中提到,卡片盒筆記是一套系統化的筆記法。這套筆記法不只是一種記錄學習筆記的工具,也是協助學習者思考的工具。它能起到的學習作用分別有:系統化收集點子與資訊、將新舊知識彼此連結並產生新想法、打造井然有序的知識網絡。

魯曼在做卡片盒筆記時,會分別用兩個盒子記錄不同的筆記。在第一個盒子中,魯曼會收集自己學習時,略有所感的知識與點子。當他在學習完畢後,會回過頭來檢視第一個盒子中的筆記,並且思考是否與自己曾學過的知識有關聯。若發現跟其他知識有關聯,他就會寫下心得筆記,並且存放到第二個盒子中。

簡單說,卡片盒筆記主要有兩個盒子存放筆記。第一個盒子就像收集資訊的地方,而第二個盒子則像學習者思考與串聯知識的地方。而這,就是卡片盒筆記的基本筆記架構。

然而,魯曼所寫的筆記並不是隨意為之,這也是卡片盒筆記法的一門學問。若想跟魯曼一樣運用卡片盒筆記,就得學會寫以下三種筆記。

卡片盒的目的不是要收集筆記。用卡片盒來工作的重點不是讓你可以回頭找到特定的筆記,而是讓你看見有關聯的事實,並且讓各種想法交會融合,使你產生真正的見解。——《卡片盒筆記》

✏️延伸閱讀:4個提高學習成效的方法,為什麼這樣學很有效?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閱讀心得

卡片盒筆記法的三種重要筆記

卡片盒筆記法的運作方式,圍繞在三種筆記類型:靈感筆記、文獻筆記以及永久筆記。這三種筆記擁有各自的功能,卻也必須相互搭配,才能發揮卡片盒筆記的奇效。以下逐一說明。

靈感筆記(Fleeting Notes)

靈感筆記,是記錄你腦袋中閃過的創意點子的筆記。

人的大腦很奇妙,在放鬆的狀態下,會啟動「預設模式網絡」(default mode network),進入自由連結知識的狀態。該功能的啟動時機,通常是人在洗澡、散步或放空的當兒。所以,若能將這些靈光一閃的想法記錄下來,人就能收集許多意想不到的點子。

簡單說,靈感筆記就像一個點子收集器,讓你不斷往自己的卡片盒中注入新的資訊。

不過,一般人都沒有將筆記本帶在身邊,記錄想法的習慣。所以從今天起,你要將筆記本經常帶在身邊,記錄腦中閃過的點子。或者,你也可以使用數位筆記本記錄想法,如此就能在手機與電腦之間同步更新筆記,方便你整理自己的數位卡片盒筆記。

你必須隨身攜帶書寫的工具,把腦袋裡冒出來的每個想法都記下來。——《卡片盒筆記》

✏️延伸閱讀:人放空時為何能獲得靈感?我讀《無所事事之必要》所收穫的啟發

文獻筆記(Literature Notes)

文獻筆記,是記錄你學習時略有所感的資訊的筆記。比如在書本上讀到的知識、部落格上讀到的資訊,或在播客中聽到的實用內容。

文獻筆記跟靈感筆記相似,共同點是兩者都為卡片盒注入新的筆記,不同點則是前者記錄你學習時感興趣的內容,後者記錄的是你腦袋中的點子。

但寫文獻筆記要注意,你不能將讀到、看到的資訊完全複製粘貼到筆記本中,反而要以三到五句話的長度親自「闡述」(elaborate)這些資訊。此外,你也要標註該資訊的「來源」(reference)。

艾倫斯提到,用自己的話闡述知識,能考驗人對知識的理解程度,許多學習者正是略過了這一步,才降低自己的學習成效。另外,記錄資訊的源頭,也是讓你在將來複習內容時,能夠溫習原文。

魯曼是這麼做的,他寫文獻筆記時,會在紙張的一面寫下簡短的文獻筆記,之後在另一面寫下該資訊的「來源」。若是數位版的文獻筆記,只需在闡述好內容後,在內容底下標註資訊來源。

每當我們在閱讀時,隨時準備好紙跟筆,記下最重要跟最有趣的點。——《卡片盒筆記》

✏️延伸閱讀:擺脫窮忙生活,讓你做的越少、完成更多!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閱讀心得

永久筆記(Permanent Notes)

永久筆記是卡片盒筆記中最重要的筆記類型。在寫永久筆記時,你將針對寫下的靈感筆記與文獻筆記,進行思考與連結知識,產出多元想法。換言之,永久筆記就像一個知識加工廠,讓你自由搭配不同的知識。

寫永久筆記時,你要思考的事情只有一件:「這則資訊跟我卡片盒裡的哪些知識有關聯?

舉例而言,若我今天在書本上學到「沉沒成本」(sunk cost)的知識,並在「文獻筆記」中闡述到:「沉沒成本指的是,即使人意識到再多的付出總將沒有回報,卻會為了付出過的成本感到惋惜,而持續投入更多資源,以期挽回損失。」

之後,當我針對「沉沒成本」的闡述寫永久筆記時,我就會問自己:「沉沒成本跟我卡片盒中的哪些知識有關聯?」

思考後我發現,卡片盒中記錄的「損失規避」(loss aversion)知識,跟「沉沒成本」是可以相互結合,進一步解釋人害怕損失的理由。此時我在永久筆記就會寫下:「人是害怕損失的生物,所以看待付出過的成本就如同看到自己的損失,因此會為了沉沒成本而付出更多資源,以期挽救損失。」

一旦有了這項知識連結,我們就得在永久筆記中將這兩個知識點「上鏈」(link),建立起一條知識「線」。至於如何「上鏈」,魯曼在寫永久筆記時,會在每張卡片編上一個序號。若「損失規避」的永久筆記編號是12,那麼與其相關的「沉沒成本」筆記就會被編上12a,並且放到「損失規避」的卡片後面作為延伸知識。若是數位永久筆記就更方便,我們只需打造筆記之間的超鏈接。

簡單而言,靈感筆記和文獻筆記是卡片盒筆記中第一個盒子要承載的筆記,第二個盒子承載的則是永久筆記。靈感筆記和文獻筆記是卡片盒筆記的資訊來源,而永久筆記則是你連結新舊知識的地方。

值得提醒,比起魯曼的年代,我們現在有手機和電腦可以同步做筆記。換言之,我們沒理由放過這麼一個優秀的筆記系統不用。至於如何打造數位版的卡片盒筆記,以下我為你整合了幾支我認為不錯的卡片盒筆記教學影片:

  1. 設定 Obsidian 卡片盒筆記界面
  2. 複習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概念
  3. 實際運用卡片盒筆記法做閱讀筆記

最後補充一點,當你寫下越多的靈感筆記、文獻筆記以及永久筆記時,你就能自由搭配產生出更多的獨特想法。在這種情況下,個別的知識「點」將連成知識「線」,最後交集成屬於你的知識「網」絡。如此,任意一個知識點,都能激發你聯想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,令你難以忘卻曾學過的知識。

「想法」不要只是拿來收集而已,而是要讓想法發展出見解、論證、論述。——《卡片盒筆記》

✏️延伸閱讀:記憶力開始變差,我們能如何預防?《一生都能好好記憶》閱讀心得

結語:掌握卡片盒筆記法不難,難的是要求自己改變

說實話,對我而言學習卡片盒筆記法是艱難的任務。難,不是因為這套筆記法很難掌握,而是人能否克服自己舊有的工作習慣。

由於我的工作得持續寫作,因此閱讀書籍、閱讀作家文章學習寫作技巧,已是應對不暇。現在還得改變自己做筆記的習慣,必定會擾亂目前的工作節奏。

但書中有句話,深深地鼓勵我做出改變,這句話的大意是:當人感到越大的壓力時,就可能沿襲舊有的習慣,即使這些舊有的習慣就是問題的根源,帶給我們壓力。

讀到這句話我很有感觸,回想文章開頭我提到的苦惱,低效的做筆記方式不正是我的壓力來源。換言之,若你我目前使用的筆記方式,正是阻礙學習的絆腳石,就必須下定決心,做出改變。

況且,這次的改變成果是獲得保證的。已有許多學習者透過卡片盒筆記法,建立起高效的學習與工作系統,只要你勇敢嘗試這套筆記法,你的學習成效必定會產生質變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