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人可以找到喜歡做的事,是很美好的體驗。每天做著這件事,日子都能過得很充實。雖然過程會面臨挑戰,但也都能屢敗屢戰,因為那是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可是,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,早早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。有些人因生活條件限制,無法實現理想。但更多的人,卻是即使有時間靜下來,試想自己喜歡什麼,依然毫無頭緒。
有理想但還無法實現,其實不算壞事。因為有了目標,人就能想方設法去實現,生活條件是能爭取回來的。但對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人,則可能較為麻煩,因為沒有目標根本就無法行動。
如果你正處於後者的情況,今天我撰寫此文,正是希望能幫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,不再陷入迷惘,而是有個充實的生活。
要聽話,否則沒有獎勵?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
在幫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之前,我想先跟你分享,為什麼有那麼多人,都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。問題可能出在亞洲的教育文化。
我發現,亞洲文化當中有個弊端:孩子必須聽長輩的話,長輩說的話都是對的。
亞洲小孩從小被教育,要做個安靜、乖巧的小孩,只有聽話的孩子才能得到獎勵。反之,反叛的孩子不是被處罰,就是被惡言相向,難以融入身邊人群。
因此,孩子學會必須聽話,不敢提出來自己的想法,深怕萬一與大人有衝撞,就會被處罰。久而久之,孩子的想法被定型。大人為了省事,要孩子變得乖巧,不想孩子惹麻煩,卻也導致孩子養成隨波逐流的習慣: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,一切只能聽從吩咐。
畢竟,聽話才能得到獎勵。這已是一種操作制約(operant conditioning)。
長大成人後,孩子踏入職場,可能因為不習慣自主思考,工作得依賴前輩的領導才能完成。遇到好的前輩還好,能帶領自己慢慢學會獨立作業,但若遇到居心叵測的前輩,只會吩咐後輩做事,壓榨勞動力,人就只能忍受委屈,不敢吭聲。
往更深一層發掘能發現,孩子無法自主思考,也令他們疑惑自己喜歡做什麼。因為長年習慣服從別人的指示做事,當能夠自由發揮時,反而會不知所措。就好像一個旅人,在陌生城市裡,導航系統突然壞了,失去領路人,也失去前進的方向。
簡單而言,亞洲的教育文化,使得孩子從小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訓練。長大成人後,由於習慣服從指示,萬一要靠自己,可能就會驚慌失措。而且自問喜歡做什麼事時,更是找不到答案。
先帶你了解文化如何影響我們,是想提醒你:一,父母在培育後代時,要注意自己的教學習慣;二,自主思考是能訓練的,並且用來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第一點我們暫時跳過,畢竟市場上已經有許多資源,探討育兒心得。但第二點我們要多加認識,因為它能幫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訓練自己思考喜歡做什麼
為了幫助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,這裡特意為你準備了一個問題,供你訓練自主思考,思考自己喜歡做什麼:
「如果沒有任何束縛,我會想做什麼?」
一般情況下,我們會問自己「我喜歡什麼?」但這個問題很難答出來,要是能回答,也不再有人疑惑自己到底喜歡什麼。
然而,如果加上思考方向,問題就更加清晰了,也更容易回答。在我提供的問題裡,我為你添加了一個思考方向:沒有任何束縛。
這種問法,是要人嘗試釋放從小被壓抑的想像力。由於不習慣自主思考,人的想像力通常也會被限制,因此才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其他可能性,可以嘗試什麼東西,又能喜歡什麼興趣。
回答這個問題,一定要放飛你的想像力,即使點子聽起來很荒唐,也不要有任何批評和束縛。沒有人會取笑你的想法,因為只有你知道問題的答案。
還有,要盡可能的多想一點答案,才能想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寫好後,不要就此停住,還要篩選出其中可以做到的事。答案裡,一定有些不切實際、現階段無法達成的事,這不是批評自己的想法,而是要人面對現實。畢竟你喜歡做的事,都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可實行的,不是嗎?
我無法知道你寫了什麼答案,但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斷。有些事在一些人身上是不切實際,但對條件滿足的人而言,卻能嘗試。所以你要靠自己去分析。
因此,我提供的問題,在於訓練你進行自主思考,幫你找到自己可能喜歡做的事。有了答案後,千萬別忘了動手去嘗試。因為喜歡做的事,如果不真正去投入,測試是否真的喜歡,都只是幻想。
►延伸閱讀:目標總是無法達成?你必須學會的 SMART 目標設定法!
結語:別畫地自限,我們都有能力做喜歡的事
事實上,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容易,因為人們很常被環境、文化、還有自己所限制。
雖然孩提時期,我們不能有太多自己的主意,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還不夠了解,所以才需要依靠大人帶領我們。
但現在不一樣了,我們已經是成人,我們能判斷是非黑白。外界對我們的影響已經削弱,現在對我們影響最深的,是我們自己。
別再畫地自限,我們都能成就很多事,也有能力找到、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。勇敢地去想像,想像自己喜歡做的事,想像自己可以成就很多事,問自己如果沒有任何束縛,想要做些什麼。
相信我,你會有答案的。你能有所行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