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在瀏覽某個影音平台的評論區時,讀到一則令人憂心的評論。該名網友說,自己經常會跟他人的生活作比較,但比較的結果通常會令他感到沮喪,因為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品質不如別人,還因此覺得自己一無是處。

當下看到這則評論時,我的心情有所觸動,因為我曾經也喜歡跟人比較,希望透過比較來肯定自己的價值。

但出社會歷練以及大量閱讀後,我突破了與人比較的心態。我體認到,與其將心思用在跟人比較,不如積極主動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不一樣的個體,沒有比較的必要性

在我獲得上述啟發的旅途中,我發現人與人之間根本無需比較,也沒有必要比較。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。

這裡所謂的「價值」是指那些只有我能做到的事、只有我能提供的協助,以及只有我才能發揮的特質。

比如我在從事自由翻譯的工作期間,就探索到屬於我的價值,成功讓我接到不少案子。這些價值包括同理心、能運用流暢的英語溝通,以及工作有始有終。

發揮同理心,我更加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,讓我更加圓滿地達成客戶交代的任務;能使用流暢的英語溝通,我減少了客戶交代工作細節的時間;工作總是有始有終的態度,更讓客戶對我的工作品質感到安心。

這些價值都讓我在自由接案的行業中獲得一些成功,也讓我領悟到,其實我不需跟人比較來肯定自己的價值,因為我本身就有屬於自己的價值。

如同作家張曼娟創作的這個故事,故事給人的啟發之一便是每個人都能探尋屬於自己的價值與特點,也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好好發揮這些價值。

因此,我認為人要做的是主動探尋自己的價值,努力發揮這些價值與特點,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✏️延伸閱讀:邁向成功職涯,從尋找核心本質開始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

與人比較的心態,是一種無意間掌握的心智能力

然而,你是否疑惑過,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聽過無需與人比較的道理,但在現實中卻還是會不自覺地與人比較起來?我在閱讀《高階覺察》這本書時,想到了一個特別的解釋。

牛津大學心理學家塞西莉亞.海耶斯(Cecilia Heyes)提到,人之所以會「讀心」,也就是所謂的察言觀色,其實是一種在「非刻意」的情況下掌握而來的心智能力。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,人得學會觀察別人的表情、感受他人的情緒,才能在對的時機說出正確的話語。

也就是說,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沒有主動學會察言觀色,但與他人相處久了,自然會解鎖「讀心」這種心智能力。

我認為,人會擁有與人比較的習性,同樣屬於在非刻意的情況下掌握的心智能力。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,人都會想知道自己的能力、才幹是超出或低於平均值,所以才會跟別人比較,衡量自己的能力水平。

例如在學生時期,人會跟同班同學比較分數,衡量自己的聰明程度;再如,人會跟同學比獎牌數量,看誰更活躍於課外活動。有些學生,甚至會跟同學比人際關係,看誰跟學長姐的關係更好。

更可怕的是,比較心態還會伴隨學生進入大人世界,令人跟同事比誰的業績更好、比誰的人脈更廣、比誰的收入更高,以及比誰更忙碌。

為什麼忙碌程度也能比較?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席薇雅.貝萊薩(Silvia Bellezza)的研究就提到,當一個人說自己很忙的時候,往往在向人透露「我很有競爭力」、「我有較高社經地位」的訊息。

簡單說,我認為人會擁有與人比較的心態,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意間掌握「與人比較」的心智能力。而這種能力會伴隨人踏入社會,使得自己習慣跟人比較,以衡量自己的能力與價值。

✏️延伸閱讀:讀心的心智能力未必總是有用,還可能害你破壞人際關係!我讀《史丹佛人際動力學》所獲得的深刻啟發

3個實用方法,停止與人比較的心態

若你想擺脫與人比較的心態,讓自己不需透過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,那麼不妨學習以下三個方法,讓自己從比較心態中解脫出來。

方法1: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
聚焦於一個目標,人就不會有心思與精力去關注別人。若你能釐清自己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就不會與人比較,妒忌或羨慕別人的生活。

因此,你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,用15分鐘的時間仔細思考這個問題:「我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

當你透過上述問題,發掘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你就能努力提升自己,逐漸成為心目中想要的樣子。屆時,你也就停止了比較心態,能夠專注經營自己的人生。

方法2:探索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

人生思考題》這本書有個問題值得你我反復思考:「在你的生命中,真正重要的是什麼?」

這個問題可以讓人從宏觀的視角,審視自己人生中有哪些事,才是值得用心關注的。例如,你的感情生活、親子關係,或現在擁有的事物。

一旦我們發現自己生命中擁有值得珍視的人事物,內心就會感到滿足,也就不會跟人比較誰的人生更精采。

方法3:探尋自己的價值,持續發揮這些價值

先前提到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。我們要做的,便是在自己的人生中發現自己的價值,並且努力發揮這些價值。

你可以問自己:「有什麼事情是只有我能做到的?」「我在目前的人生階段擁有的最大價值是什麼?」只要能夠看清自己的價值,並且在生活中履行這些價值,人就不會與人比較,誤以為自己的人生很糟糕。

✏️延伸閱讀:運用 SWOT 分析法,探尋自己的內在價值

結語:無需與人比較,只需過好自己的生活

多給自己5%》這本書有段內容特別有感,在此跟你分享,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。這段內容的大意是:

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都像是一個新的起點。每個人在這個起點上都得重新努力,經營新的生活。

說來也是,每個人在每一天都可能開啟新的生活,因為人生總是充滿無限的可能性。因此,人與人之間無需比較誰的生活過得更好,誰的生活又過得不如意。要做的事情反而很簡單,那就是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,發揮自己才有的價值。

如同我的導師給我的建言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,人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回應自己的課題,經營好自己的人生。

希望讀過此文後,能讓你從比較的心態中解脫出來,讓你發現自己也有獨一無二的價值,自己也有能力建構嚮往的生活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