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2021年的東京奧運嗎?中華隊在運動場上表現亮眼,每位選手都竭盡全力發揮,渴望為國家爭取最高榮譽。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鞍馬選手李智凱以高難度的「湯瑪士迴旋」奪下銀牌,同時也是台灣奧運體操項目史上的第一面獎牌。
比賽時間只有1分15秒,從一開始和評審亮相、上馬、迴旋,最後完美落地。躍下鞍馬那一刻,李智凱高舉裹著膠布的雙臂,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。如果你有觀看那場賽事,相信你和我一樣會被這個畫面所感動。
然而,許多人不知道的,是李智凱在5年前也曾出戰里約奧運,卻在訓練時意外受傷,導致比賽當天不慎落馬。儘管他曾經失敗,卻能戰勝心中恐懼,一掃昔日陰霾,重返運動場上獲得屬於他的榮耀。
恐懼會讓我們想要維持現狀 想要避開風險,但是夢想和渴望則會拉著我們朝向想要的事物前進。——《內在獲勝》
正視恐懼,才會突破自己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《內在獲勝》,作者皮帕.葛蘭琪(Pippa Grange)是體育心理學博士,也是企業的績效心理學家(Performance Psychologist)。她曾輔導英格蘭足球代表隊,幫助他們一路挺進2018年世界盃足球四強賽,被媒體譽為是協助團隊獲勝的關鍵。
我認為本書最吸睛之處,在於作者用體育教練的角度,分享她帶領過的運動員是如何正視恐懼,每個人都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而退縮,就連世界頂尖的體育明星也不例外。對此,作者一再強調,只要能找到對的方法,即便在高壓的環境,每個人都能克服心中阻礙,為自己創造新的契機。
有趣的是,儘管大家都明白競技場上一定會有勝負,但作者在諮商的過程中,發現比賽最終的輸贏,並不一定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情緒。事實上,真正會讓人感到滿足的原因,取決於內在是否感到恐懼,一如原文書名《Fear Less》,唯有當我們減少恐懼,才有機會獲得內在真正的勝利。
✏️ 延伸閱讀:努力是為自己,而不是要證明你的能力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閱讀心得
「淺層勝利」與「深層勝利」
在現今社會中,有些人汲汲營營地追求成功,但在達到目標後並不滿足,甚至還感到更深層的焦慮,因為害怕自己若不繼續前進,就會落後競爭對手。由於追求成功的動力是來自於想擊敗別人,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們永遠不會感到滿足,作者稱這樣的成功為「淺層勝利」。
這些人即便擁有外顯的成功,心中卻有許多複雜情緒,像是孤獨、嫉妒及害怕。事實上,這一切的核心都在於——恐懼。恐懼自己不夠好而被人超越;害怕自己不夠優秀而被人拋棄,導致要過度努力,才有機會證明自己。
然而,我們應該正視恐懼根源,並找到真正的熱情所在,相信自己可以達到心中的目標。也唯有如此,我們才會獲得真正讓心靈富足的「深層勝利」。
當我們能消除恐懼根源,才能奪回生活主導權,隨之而來的滿足感,也才是長久而實在。
✏️ 延伸閱讀:經常感到「我不配」?也許你犯了冒牌者症候群
4種方法超越恐懼
不過話說回來,克服恐懼說來簡單,要執行卻很困難。書中分享一般人對於恐懼的迷思及解方,我整理出其中4種方法,希望能幫助你突破阻礙,奪回幸福來源。
方法1. 看見恐懼
要克服恐懼,必須先承認自己有所畏懼。首先我們都該覺察自己的真實感受,並從中觀察恐懼對自己的影響,像是是否會呼吸急促、或是潛意識想逃避,理解自己的恐懼根源,才有機會無懼地面對未來。
方法2. 抽離看待自己
在《冒牌者症候群》中也有類似的概念,成功的人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只是僥倖,進而深陷在懷疑自己的深淵。若你有類似的狀況,不妨試著抽離出來看待自己,不再受到認知偏誤的控制,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自己。
方法3. 擁有「臣服之心」
臣服並不是認輸,而是明白無論自然或人為,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操之在己。因為只有當人想要全盤掌控時,就會在碰到困境時感到恐懼,唯有懂得放下,才有可放下恐懼,坦然地面對未來,也才會在這種力量中找到安全感。
方法4. 建立真正的連結和親密感
想要被人理解且擁有歸屬感,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欲望。若能找到自己可以放心展現自己不完美那一面的人,我們就會感到更加有自信,恐懼不再會籠罩自己的內心。
長期「不夠好」的恐懼除了讓我們不快樂,以及演變像是嫉妒、批判 疏離等負面個性,還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。——《內在獲勝》
破除成功迷思,享受真正的自由
我特別喜歡書中這句話:「輸,是留給贏家的禮物。」
透過這本書,讓人顛覆對輸贏的看法,也理解唯有貼近恐懼,才有在看似猛獸的負面情緒中,挖掘深藏在內心的豐富訊息。成功不一定要擊敗別人,與他人共贏,也是重拾自信的深層獲勝。
當我們學會根除恐懼心態,才能奪回生活主導權,隨之而來的喜悅,也才會讓人真正感到富足。你將發現,若能穿越恐懼的障礙,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勝利,心靈將會獲得無比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