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意全心投入本業是一種可貴的心態,但這種心態不見得人人具備。人會怕,萬一自己為公司努力打拚,到頭來卻被裁員,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?

所以,有些人在工作上保留精力,留待下班後打造副業,為生計添一分保障。只不過,萬一本業值得人全心投入,換來更高成就,卻因為心中的恐懼而錯失機會,是否得不償失?

換言之,我們要如何判斷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全心投入?這,就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《選擇障礙世代》這本書的目的。

學會「奉獻」,在人生中發光發熱 

撰寫此書的作者是皮特.戴維斯(Pete Davis),他除了是作家也是公民倡導者,致力於研究社會課題。

在此書中,戴維斯想帶讀者重新認識一種處事態度,叫做「奉獻」(Dedication)。他發現,願意奉獻自我的人,在人生中可擁有不俗的成就。

舉例而言,匈牙利醫生伊格納茲.塞麥爾維斯(Ignaz Semmelweis)花了二十年時間,才普及化「洗手防止疾病傳播」的觀念。但過程無比艱辛,他的堅持不僅遭到忽視,還被貼上「極端主義者」的標籤。但所幸他的堅持最終迎來成功,也成為本世紀公共衛生的偶像之一。

事實上,若回想我們欣賞的偶像,他們不也具備「全心投入」、「堅持做好一件事」的特質,所有才吸引人追隨?

當然,誰也沒資格要求別人奉獻自我,但戴維斯希望我們知道,奉獻的定義未必是「點燃自己,照亮別人」,而是人是否願意為個人目標與使命長期奮鬥、全心投入其中

簡單說,如果人可以在本業或單一領域奉獻自我,就能取得高成就。這個道理簡單好懂,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?原因在於人的心,對於奉獻帶來的不確定性,充滿恐懼。

錯過、後悔與不確定性的恐懼,使人不敢全心投入

戴維斯在書中用了一個詞來描述現代環境:無限瀏覽模式(Infinite Browsing Mode),意指現代環境不論是娛樂還是工作,都有許多選項供人選擇。

然而,多元的選擇導致人們產生 FOMO (Fear of Missing Out)心理,亦即對錯過事情感到恐懼。例如,若選擇了一個選項,便代表錯過另外一個選項。萬一選擇錯誤,會教人後悔不已。

這種害怕選錯的心理,也衍生出對不確定性的恐懼。人總是會思考:「我到底選對了嗎?」「若選錯了,但又投入了大量成本,怎麼辦?」因此,人的心中會糾結、忐忑,害怕自己為了錯誤的選項,付出了過高的代價。

同理,當人決定是否全心投入到本業時,心中也會生出上述恐懼。人會怕,將所有心力都投入到本業,最後依然毫無前途。

當我讀到這個概念時,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因為曾經的我,就是被這些恐懼阻礙自己成長的步伐。

永遠在瀏覽可能會導致強烈的絕望,而承諾奉獻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快樂。——《選擇障礙世代》

自由業留給我的後遺症,恐懼阻礙成長的步伐

當我還從事自由業時,做過不同類型的工作,收入水平的波動也不小。在薪酬不穩定的情況下,我心中總是充滿恐懼。在那段時期,我會用薪酬決定是否接某個案子,畢竟能用同一份時間換取更高回報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
然而,用金錢衡量工作價值,實際上為我日後的工作留下後遺症。當我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後,依然用金錢思考目前工作的價值。我總是想,同樣一份時間若做其他更高報酬的工作,不是更值得嗎?

因此,我無法在本業上安定下來,反而一有時間就尋找其他機會。我發現,這不是進取心使然,而是恐懼支配著我。就像一個徬徨無助的小孩,試圖找到一處歸宿。

抱著恐懼的心態工作,工作成效自然不高。但忽然有一天,我心中就像有個開關被打開,眼前明亮了許多,那是一種莫名的「感覺」,讓我找到全心投入本業的理由。

當你承諾投入一件事,多年來不斷地推動它,把你的各種才能投入其中,戰勝那些阻礙你繼續前進的事,例如讓你分心的東西、不確定性和疲憊,有時候你確實會成功。——《選擇障礙世代》

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全心投入,感覺是最有用的指標 

那時候有許多感受湧上心頭:我感覺到,本職值得全心投入,因為它關於寫作,而寫作是一項值得磨練的能力;我感覺到,我的老闆是一位抱著成長心態(Growth Mindset)的人,願意彼此共同成長;我感覺到,本職給予我很大的成長空間。

感覺雖然虛無縹緲,但給了我下定決心的勇氣,那時候我就決定,要全心投入到本職。

或許你認為,依靠感覺做決定無異於意氣用事,但科學家已經發現,人正是有了情緒、感受才做出更好的決定。

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.達馬西奧(Antonio Damasio)曾經研究過喪失情緒的病患。他的研究發現,理性思考未必讓人做出合理的選擇。

雖然該病患在理性方面擁有正常表現,能夠理性思考、分析事物的利弊,但來到做決策時卻無能為力。由於失去感受,他不知道自己「想要」的是什麼,無法判斷決策的對錯。結果,這位病患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決定,導致自己破產,婚姻也慘淡收場。

換言之,情緒是人做決策時不可或缺的要素。戴維斯也提到,有些成功人士也是透過感受,決定是否在一件事上堅持奉獻。所以,若你無法決定是否要全心投入到目前的工作,不妨找個安靜的環境,深入探索自己的感受。我相信,你一定能找到答案。

關於我們想要什麼,所有的冷靜分析,都比不上單純去注意日常生活中,什麼事物讓我們充滿活力,什麼讓我們消沉。——《選擇障礙世代》

延伸閱讀:滿意的工作,都是自己打磨出來的!《你的工作該耍廢,還是值得拚》心得

結語:人生要有廣度,也要有深度

說來,《選擇障礙世代》是一本反主流文化的書籍。現代主流文化鼓勵人們多方嘗試,打造斜槓生活。但這本書卻教我們秉承忠誠、奉獻自我的態度面對生活。

我認為,這兩種文化並無對錯,兩者都提醒我們人生除了要有「廣度」,亦即涉獵許多領域,也要有「深度」,亦即在某件事上有極深的造詣。如同《跨能致勝》一書提到的概念:多方嘗試後,專精一件事,再涉獵其他事。

我很慶幸自己翻開了《選擇障礙世代》這本書,讓我更確定自己要以什麼樣的態度,去對待現有的工作。保持著奉獻、忠誠的心態,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。

確認過自己的感覺後,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有著信心,相信你也能透過奉獻的心態,獲得屬於你的成就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