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成功人士身上,你我都能學到一個道理:天賦固然重要,但努力勤奮才是致勝關鍵。不過要是自己已經努力過,但依然無法取得成功,人又該怎麼辦?
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書《逆向工程,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》就提到:成功除了靠天賦與努力,其實還能靠「逆向工程」。
向成功典範逆向學習,掌握成功的關鍵要素
此書作者是朗恩.傅利曼(Ron Friendman),他是一名得獎社會心理學家,也是學習和發展公司「ignite80」的創辦人。在此書中,傅利曼向讀者提到「逆向工程」(Reverse Engineering)這種學習方法,幫助讀者加速取得成功。
倘若你曾涉獵理工方面的知識,想必對「逆向工程」的概念不陌生。簡單說,逆向工程是指解構一項優秀產品,試圖還原其製造過程、原材料類型、以及運作原理。而從解構的結果中,人就能學到如何製作類似的產品。
舉例而言,蘋果麥金塔並不是原創的,而是賈伯斯(Steve Jobs)看見全錄公司(XEROX)名為「奧多」(Alto)的電腦後,啟發他的團隊運用逆向工程,解構「奧多」的製造原理。再如現今的 Google Docs 程序,也是科技業者解構既有的文字處理軟體後的產物。
此外,逆向工程的學習方法還見於其他領域。比如廚師會仔細品嘗一道菜,解構出其食譜;小說家會分析經典著作,解構出寫好小說的技巧。換言之,你也能透過逆向工程,在自己的領域裡取得成功。
不過問題來了,上面的例子聽來像是「複製」、「抄襲」一類的做法,難道這不違背職業操守?事實上,逆向工程除了「解構」這一步,還有「改良」的第二步驟。
所謂逆向工程,就是看穿明顯可見的表象,而找出隱藏在其中的結構──這種結構不但能夠揭露一件物品是怎麼設計而成,更重要的是也能夠揭示這件物品可以如何重新製造而成。——《逆向工程》
逆向工程並非抄襲,而是動用創意改良運用
若有機會讓你比對奧多和麥金塔的功能,你就會發現兩部電腦的不同。奧多的滑鼠有三個按鍵,麥金塔的只有一個;奧多無法有效顯示文字;麥金塔卻能顯示藝術字體。而正是經過改良,麥金塔才以更低的價格和優秀的設計,成為熱議的產品。
換句話說,逆向工程不是抄襲或複製,而是解構優秀產品的成功元素,動用創意改良成屬於你的產品。
但要注意,這裡所謂的「創意」不等於「原創」。傅利曼提到,太過「原創」的東西,反而容易遭到群眾的排斥。
南加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珍妮佛.穆勒(Jennifer Mueller)是「創意」領域的資深研究者,她的研究發現:越是新穎、富有創意的想法,越可能遭到排斥。這種現象的起因,可從人性方面去了解。
比起新奇度,人其實更喜歡熟悉度。在《影響力》一書中就有大量案例解釋這種人類的喜好傾向。但簡單來說,人之所以不喜歡太過新奇的事物,是因為新奇等同於未知,而未知是最可怕的。
這也是為什麼早在二十年前就有 Kozmo 這間公司,做跟亞馬遜一樣的「一小時到貨」服務,結果卻一敗塗地;早在一九八七年就有外送小黃(Takeout Taxi)做優食(Uber Eats)類似的送餐服務,最後卻倒閉收場。因為太過新穎的事物,令那個年代的人難以接受。
那麼,什麼樣的做法才屬於「創意」的做法?以下我整合三個逆向工程的應用步驟,為你仔細解說。
創造出具有長久重要性的成果,祕訣不是絕對的新奇,而是利用證明有效的公式,再添加你自己的獨特新意。——《逆向工程》
逆向工程三步驟,打造成功路線圖
先前提到,逆向工程可分為「解構」和「改良」兩步驟。不過真正執行來說,實際上有三大步驟:蒐集、解構、改良。
步驟一:大量蒐集成功產品,打造你的私人博物館。
既然逆向工程的關鍵是解構和改良,那就少不了要解構的產品和對象。若不事先大量蒐集成功的產品,我們就無法從中學到更多。此外,大量蒐集對於發揮創意也有好處,這點我在步驟三再跟你解釋。
在許多成功人士身上,我們都能看見他們大量蒐集成品的足跡。
舉例而言,知名小說家歐内斯特.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幾乎每年都會讀兩百本新書。在他逝世前,他的藏書室就有超過九千本書。文森.梵谷(Vincent Gogh)透過蒐集自己欣賞的藝術家畫作,從中學習才成為藝術界的巨人。而已故的賈伯斯也是此方法的楷模。
換言之,若人要成為自己領域的佼佼者,首先要成為一個蒐集者。唯有蒐集大量的學習案例,才可提高學習效益。
步驟二:大量分析,解構蒐集資料
第二步驟便是先前提到的「解構」,但如何解構卻是一門學問。
傅利曼提到,如果一項產品或作品非常吸引你,你就要懂得問自己「為什麼」,探究令你著迷的元素。通常,問題的答案就是你可以學習的成功元素。
舉例而言,如果你很喜歡某位作家的文章,希望寫出跟他相似的風格,你就要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會喜歡他的文章?」「為什麼他文章的前言這麼吸引我?」「為什麼作者鋪陳的文章前言能吸引我?」
再舉個例子,如果你很欣賞老闆的做事風格,希望向他學習,你就要問自己:「為什麼老闆要這麼處理這件事?」「為什麼老闆這個時候要這樣做?」「為什麼老闆在員工出錯時卻不生氣?」
只要學會解構你欣賞的作品或對象,就能從中挖掘提升你自身能力的元素。
步驟三:結合多種元素,並發創意
來到第三步驟,也是談創意的步驟。先前提到,我們應該避免「原創」,反而做個有「創意」的人。不過怎麼才算有創意,又不令人排斥?答案在於哈佛商學院教授卡林.拉哈尼(Karim Lakhani)提到的「最適新鮮感」(optimal newness)。
拉哈尼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,讓人感到熟悉又新奇的事物,更深受群眾喜愛。他們研究什麼類型的學術提案更容易獲得補助,經過大量分析後,是那些帶有「少許」新奇感的提案。
換言之,當你從前兩步驟解構出成功元素後,只要再注入一些創意,就能產出屬於你的作品。怎麼做呢?套用賈伯斯的話來說:「創意就只是把不同的東西連接起來。」
這種發揮創意的方法屢見不鮮。舉例而言,賈伯斯沒有發明過 MP3 播放機,也沒有發明過手機,但他領導團隊將兩者結合,從而生產出 iPhone 手機。書本的出現也是如此,它是結合經過改良的葡萄酒壓榨機和硬幣壓膜機兩項技術而成。首先,印書的墨水從葡萄酒壓榨機而來,然後結合硬幣壓膜機把字體印刷到紙上,最後人將印出字的紙張裝訂成書。
此外,《跨能致勝》一書也提到:現今的專業知識已經處於飽和階段,原創的想法已經少之又少。我們現代正欠缺整合、連結這些知識的人。換言之,現在正是你發揮創意,取得機會的時刻。
單純的模仿極少能造就卓越。只有藉著解構大師作品,然後再添加一點改變,才能夠創造出非凡成果。——《逆向工程》
✏️ 延伸閱讀:掌握如何學習,培養高效率的新能力!《超速學習》閱讀心得
結語:逆向學習,朝向成功
說來,此書的觀點雖然不算新穎,可是卻令人大開眼見。傅利曼多面向講述「逆向工程」這件事,更是令我收穫滿滿。
若其中有什麼心得值得一提,我想那就是思維上的調整:我總是認為成功就得靠天賦,沒有天賦就靠努力。不過這種思維卻有漏洞,因為不向成功人士學習,發現自己的不足,再努力也可能原地踏步。這個思維值得你我謹記。
向成功案例逆向學習,你就能朝向成功。一旦你我如此磨練自己,將是贏得職場勝利的一大助力。
最後提醒你,我們都渴望獲得成功,但成功除了靠天賦和努力,也還有逆向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