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進步,人與人的交流早已打破時空藩籬。即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,我們也能藉由簡短的文字,與他人有基本的連結,更遑論是親近的家人、朋友或伴侶,只要有心,幾乎隨時都能傳遞訊息。

然而,儘管科技帶來無數便利,卻也衍生許多問題。

在網路與人交流時,有些人除了會緊盯手機,也會在發現對方「已讀」卻不回時,陷入無比的焦慮。雖然沒有人喜歡被忽略的感受,但這些人會過度敏感,甚至覺得被世界遺棄。即便後來對方與你說明原因,你仍會陷入不安的情緒。最後不只你身心俱疲,也使身旁的人感到壓力。

倘若你曾有類似的經驗,請先不要擔心。事實上,這就是人格特質的一環,也就是焦慮型依附的一種表象。

✏️延伸閱讀:《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》閱讀心得:太敏感不是你的錯,共感人都需要學會的自救法則

什麼是焦慮型依附?

心理學家安斯沃(Ainsworth)將人類的依附特質做分類,並執行一項著名的研究稱為「陌生情境實驗」(Strange Situation Paradigm)。受測者為一群一歲的嬰兒,原先與媽媽單獨處在同一個空間,接著改由其他陌生人加入。藉由觀察這群嬰兒面對與媽媽分離後又重聚時的反應,分析人格中不同的依附類型(Attachment Styles)。

根據研究結果指出,世界上約有10%的嬰兒先天就屬於焦慮型依附(Anxious-ambivalent Attachment)。此類型的嬰兒即便母親就在身旁,與陌生人相處時仍會感到焦慮。矛盾的是,若媽媽不在視線範圍內,嬰兒會感到非常沮喪;當媽媽返回房間,嬰兒則充滿憤怒。這種焦慮型的依附特質,經常讓身旁的人感到不知所措。

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或多或少都有焦慮型依附的因子。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成年後,經常在不安的情緒裡擺盪,他們經常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身上,在人際關係上缺乏安全感,隨時都活在被遺忘的恐懼中。

不論是家人、朋友或是伴侶,焦慮型依附者通常是害怕失去的那一方。他們在關係裡全心全意地付出,期望能受到重視,卻在過度索愛的過程裡,經常讓人感到窒息。

你的過度在意,來自於環境的塑形

有趣的是,儘管焦慮型依附者害怕失去,世界上仍有一部分安全型依附者,不曾在關係中感到不安。根據心理學家研究,除了先天基因影響,每個人成年後與他人相處的方式,其實也與嬰兒時期和父母的互動有關。

焦慮型依附者在幼童時期,通常獲得的關愛較為矛盾。舉例來說,在需要協助時,父母不一定會適時地出現。即便出現了,也不一定會敏感地覺察到孩子為什麼哭泣。基於生存本能,孩子便會用更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,如此才能獲得照顧者的回應。

除此之外,成長的環境也是影響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像是原生家庭不和睦,或是經濟狀況等問題,都有可能使照顧者無法全心全意愛護嬰兒,或是在需要關愛時,情緒未能受到安撫。

在一次又一次索求愛的過程,導致焦慮型依附者沒有安全感,活在害怕被人遺棄的恐懼。於是在潛意識裡埋下不安的種子,認為需要時刻得到他人關注,或是透過強烈的表達方式,才能證明對方在意自己。

✏️延伸閱讀:不再陷入焦慮情緒,3種方法學會自我療癒《焦慮是禮物》閱讀心得

提高安全感,才是解決核心

雖然焦慮型依附者沒有快速的解方,卻能善用幾項「心法」幫助你在陷入焦慮時得到舒緩・以下分享由心理學家提出的2種方法,期望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力量。

方法1. 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

在社群媒體發展的時代裡,我們可以輕易地看見他人生活。若你屬於依附型焦慮的人,就有可能因為擔心與朋友脫節,或是與戀人疏於聯繫,因而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,期望能藉由關注他人的狀態,以及與他人的互動,安撫原有的焦慮。

從今天起,試著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。當你有閒暇時刻,應該規劃自己的未來,而不是一味地觀察別人的生活。畢竟,網路世界終究是虛擬,已讀不回不要緊,最重要的是你在這段時間裡是否有提升自己。

方法2. 接納自己需要安全感

除此之外,我們也不需要壓抑原有的個性。只要是人都需要安全感,這不僅是原古時代的演化,也是人類基本的需求。若你感到不安,與其用極端的方式掩蓋焦慮,不如直接和在意的人表達內心。

學習有效的溝通,將真正的渴望表達出來。唯有用心理解彼此,才能用真正的愛包容對方,當你的價值不再與他人的評論有關,就能在關係裡盡情地展現自己。

專注於自己,就是雙贏的最佳利器

若你仔細觀察,會發現我們的幸福與不幸,成功與失敗,快樂或感傷其實都與「依附」息息相關。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與世界產生各種連結。無論是手足、親子,或是伴侶間的親密依附,都形塑我們獨特的價值觀。

焦慮型依附者並不是想太多,而是原生背景形塑我們的個性。但這並不是你的問題,也不需要因而壓抑。真正懂你的人,就會願意陪在你身旁,與你面對內心的不安與恐懼。

記得,越害怕被人拋棄,只會越讓人喘不過氣;唯有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,接納真實的狀態,才能在未來的日子中,活出最亮麗的篇章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