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崇外向、鼓勵社交的年代裡,有些人能自在地與人交談,舉手投足間彷彿自帶光芒。擁有這樣的人格特質,通常在職場上享有絕對優勢,也能快速累積人際紅利。

然而,有些人卻不那麼幸運。不僅抗拒與人交流,更害怕被人看透,每當有聚會的場合出現,不安與焦慮感就會襲擊內心;或許在一開始會答應出席,到了現場又想要逃避。

你曾體會過這種矛盾的心態嗎?不瞞你說,我正是這樣的人。直到開始大量閱讀與學習,才發現這樣的感受很正常,原來,這就是現今社會常見的——社交恐懼。

社交恐懼的人生困境

社交恐懼又稱為社交焦慮。因為擔心在大眾面前出糗,或被人發現自己的笨拙,導致出現發抖、出汗或是怯場等反應。狀態嚴重者,有可能屬於社交焦慮失協症(social anxiety disorder, SAD),此時就必須尋求專業協助。

舉自己故事為例,僅管當時我非常想突破現狀,卻又因為太在意自己的表現,導致在聚會裡更加緊繃。即便帶著懊悔的心情,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再犯,直到再度出現類似的場合,又不由自主地緊張與不安。隨著時間累積,自信心在痛苦中消失殆盡。看似熱鬧的聚會,竟成了最抗拒的事情。

每當夜深人靜時,看見他人在社交圈中游刃有餘,對比自己的恐懼及逃避,更加深自卑的情緒。若這種情況發生在職場上,還可能因為無法表現真實的樣子,進而失去寶貴的機會。

奇怪,為何有些人可以自信地站在舞台上,我卻只能自卑地躲在牆角?當時的我不免感到懷疑,思考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。

恐懼的根源,是首要解決的核心

根據心理學家研究,會產生社交恐懼有幾種原因,其中之一是來自於成長環境。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,因為曾在眾人面前出糗或被嘲諷,由於當時的情緒未獲得緩解,也未有完整的支持體系,導致心中陰影久久揮之不去。

除此之外,大腦內的血清素(Serotonin)與多巴胺(Dopamine)是使人感到幸福與快樂的貢獻源。倘若血清素與多巴胺分泌不足,或是失去平衡,就會引發焦慮的感受。

最後,不可否認地,基因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。心理學家安斯沃(Ainsworth)將人類的依附特質(Attachment Styles)分類,其中一類是「逃避型依附」,這類型的人習慣迴避人群,甚至會遠離想親近自己的人,在社交場合裡特別感到恐懼。

✏️延伸閱讀:已讀不回的焦慮,渴望的依附該怎麼理?

打破恐懼,我們可以這樣練習

儘管恐懼的根源看似不可逆,但仍有解決之道。我透過大量書籍與心理學知識療癒內心,發現要改變現況並不難。我分享三個觀點,你不妨嘗試看看,希望能幫助你克服心魔,重拾前進的力量。

觀點1. 認清沒有完美的人

若你仔細觀察,社交恐懼通常源自於內心有「我不夠好」的聲音。然而,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,也正是因為有不完美之處,才讓社會有更多面貌。記得,不需要與人相比,也不一定要變得更好,只要你真正欣賞自己,就是最好的生活樣貌。

觀點2. 你的價值建立在自己身上

許多人之所以害怕社交,是因為過於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。舉例來說,有些人會認為要先變瘦、變好看、變有錢,才有「資格」出現在同學會,執著地認為這些外在條件,是形塑自我價值的根源。可怕的是,即便這些外顯的頭銜能短暫獲得他人認同,也會擔心被人超越,因而不斷活在恐懼之中。我們都該理解,人生的價值是建立在自己身上,而非他人認同。

觀點3. 學會課題分離,他人的評價與你無關

「你穿這樣不好看」

「你唱歌好難聽」

「你個性太內向沒人喜歡」

每個人一定或多或少聽過這些話,也可能因此而受傷。許多人因為害怕他人的負面評論,因而選擇不參與社交場合,甚至會想:「只要躲起來,就不會有人批評我了吧!」這件事情很弔詭,我們都在追求自由,卻又經常活在他人的眼中

事實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,我們不需要全盤接受,即便我們表現不符合社會期待,但是他人的價值觀是別人的課題,與我們沒有關係。只要你喜歡現在的自己,並往更好的地方前進,你的存在,已經是最有價值的證明。

✏️延伸閱讀:《情緒共振》閱讀心得:維護親密關係,焦慮是最該處理的課題

強化內心,就能戰勝喧鬧中的孤寂

在社群媒體發達的風氣下,不少社交恐懼者深感不安,只要是一群陌生人的場合,就會感到焦慮與恐懼。有些人礙於工作需求,必須強迫自己融入人群,但在沒有顧及內心的情況下,往往讓自己身心俱疲。

值得留意的是,學習這些觀點,並不是要你變成喜愛社交的人;反而是要你認清自己內心的想法,倘若你仍對於社交感到恐懼,就不需要勉強自己。畢竟,人際關係終究是建立在真心,強迫而來的關係並不長久。記得,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特的天賦,恐懼社交不是人格缺陷,只要善加利用,它也能成為你的優點。

你的內心越強大,就越有力量克服世界的困難。即便你對社交生活感到反感,也不需要感到恐懼,反而因為認識自己,更能戰勝喧鬧中的孤寂。

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們的 FB,不錯過學習內容:https://reurl.cc/lRGLME

 

在拾課學習,時刻都能學習

Photo by KAL VISUALS
自我成長
浩然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:3個職涯發展的建議,幫你突破職涯瓶頸期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是一本幫助讀者規劃與發展職涯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,是一名職涯訓練專家。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個人職涯發展的故事與領悟,而讀者從這些故事中能夠獲得啟發,幫助自己像作者一樣突破職涯瓶頸期。假如你目前正遇到工作困擾,此書會是一本適合的讀物。

Photo by Aziz Acharki
自我成長
浩然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讓內心變得富足

想要變得富有,先要讓內心感到富足。倘若人對現況總是感到不滿意,即便賺再多的錢也很難獲得快樂。因為欲求不滿的內心會讓人總想要獲得更多,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與滿足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,人就不會想要花多餘的錢提高生活品質,如此就能將錢存起來累積資產,逐步變得富有,生活也變得更快樂。

Photo by Daria Tumanova
職場能力
浩然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閱讀心得:遇到工作上的複雜問題,你要學會慢速處理

《快不能解決的事》是一本教人學會看待複雜問題,學會處理問題根本成因的書籍。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卡爾.歐諾黑(Carl Honore),致力於推廣「慢的生活」。他認為現今時代人們普遍都喜歡快速解決問題,以至於經常使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案,使得問題未能徹底解決。因此,他在書中教會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,根本性地處理問題。

Photo by Chungkuk
心理療癒
只贏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閱讀心得:行善是美德,也是無價的獲得

《善良是一種選擇》的作者沈雅琪是國小老師,因為某次被學生誤將「沈」寫成「神」,在網路分享這則趣事,因此從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。她育有三名子女,其中小女兒在十個月大時,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。身為特殊兒的母親,非常理解在社會上會遇到的困境。

Photo by Do Nhu
心理療癒
浩然

生活越是痛苦,越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基本面

人生的低潮期不期而遇,如何面對這段時期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。我發現,應對人生低潮期最好的方式,就是照顧自己生命中的基本面向。比如擁有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以及照顧飲食。這些事情看似簡單,不過顧及好卻是能夠給身體與心靈提供能量,讓你有心力對抗人生低潮。